小镇新变化 紫云水塘镇生态旅游型示范小城镇建设见闻

14.09.2015  16:18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水塘镇大力发展观光型农业、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生态移民安置区、格丼亚鲁王文化典型传承区,以城促产,以产促城,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型示范小城镇。

    “没想到我的家乡变化这么快,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时,村民只能靠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活,现在,在家乡搞种养殖业,比外出打工更挣钱。”正在葡萄园里采摘葡萄的村民蒯阳红说,前些年一直在外打工的他,回乡看见种植经济作物的村民们都赚了钱,看见几户种植紫王葡萄的村民受益了,他也想试试。

    2013年春,蒯阳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209省道边流转108亩土地来种植紫王葡萄,去年开始挂果,今年每亩产量达3000斤。“每斤售价3元左右,除去人工成本,今年虽然没有大赚,但总算有了盼头。”蒯阳红说,待明后年葡萄达到丰产期后,每亩产量收获6000斤葡萄没问题,到时就赚了。

    记者沿209省道从紫云县城往水塘方向走去,沿线种植的大片紫王葡萄成一道靓丽风景线,有时过往车辆还在路边停下购买新鲜的紫王葡萄。

    据水塘镇党委书记张燕介绍,葡萄产业是水塘镇重点发展的种植产业,该农业产业园能让种植户受益,给村民带来就业环境的同时,还具有观光旅游潜质,这是典型的产业转型带来的农旅“双赢”。近年来,水塘镇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村民产业转型,大量种植紫王葡萄、核桃等经济作物,向“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人人奔小康”迈进。

    在水塘镇塘坊村生态移民安置区,潘兴国正在拌灰浆安装室内地板砖,潘兴国说,自从搬迁到生态移民安置区后,房子还没装修好,就有人来租房住了,交通、网络、通讯条件都好了。农闲时还可以做点生意,赚点小钱,安置区的生活环境与城里人没两样。

    潘兴国说,现在的水塘社区服务中心和生态移民房建设项目处,已经修建有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从水塘镇往格凸河景区走去,每到一个村庄就有不同的田园风光和不同的现代民族村落出现,以格丼村最为明显,该村文化广场上的建筑和村内山体公园上的圆形粮仓等,颇具亚鲁王文化色彩。

    张燕说,水塘镇通过建设两条生态长廊、红色文化公园、亚鲁王文化典型传承区,将农业产业园区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在209省道沿线、格凸河上游沿线大量种植葡萄、经果林等,大力发展观光型农业。以城促产,以产促城,将高效农业产业园区、生态移民安置区、格丼亚鲁王文化典型传承区与城镇规划建设有机衔接起来,打造一村一景一特色的小城镇。

    据悉,水塘镇还将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通过退耕还林和果树、林木栽植等,森林覆盖率达65%,去年12月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今年9月初,水塘镇又被列入省级示范小城镇。至此,全省“5个100工程”建设中,水塘镇占了三个,即全省100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全省100个旅游景区之一、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之一。(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