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龙舟文化节习俗

31.05.2016  12:24

镇远龙舟文化节。(资料图)

    在镇远端午节的赛龙舟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样悠久。据《贵州通志》记载,明代“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具利焉。”清乾隆《镇远府志》也记载,“划龙船,以木雕龙头、龙尾,系于船之前后,放乎中流……”民国时期官府也专门组织过镇远龙舟大赛。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赛龙舟活动最为活跃。截至今年,镇远男子、女子龙舟队先后15次代表贵州省龙舟队在国家级、国际龙舟比赛中获奖。

    镇远龙舟文化节全民参与最热闹的要数祭龙仪式、文艺队游行、彩船队游江、龙舟竞赛、抢鸭子、放河灯。同时每家每户还包粽子、喝雄黄酒、挂艾叶、驱蚊虫等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祭龙祈求国泰民安

    《镇远赛龙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黔东南州级传承人皇安东介绍,祭龙仪式选择在端午节当天清晨进行,地点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正门前。护龙队伍衣着盛装,由4人抬着龙头、4人在旁护送,于清晨六点前进入仪式现场,并将龙头庄严的放在祭龙台上。随后,由道教法师对仪式现场进行清场、化符,并击鼓九次,以祛除小鬼、疾病、灾害,恭请龙神的到来。待吉时一到,鞭炮炸响、锣鼓齐鸣,祭龙仪式则正式开始,佛、道教人员依序起香、供灯,人们三拜龙头后,中元禅院法师则朗诵“龙王咒”,为龙头开光、点睛。霎时,礼炮齐响、芒筒声声、古韵阵阵,天空中七彩烟雾腾跃、奋飞,仿佛是群龙聚会,将祭龙活动推向了高潮。

    接下来,30余名道教、佛教、儒教人员纷纷上前敬龙头酒、三鞠躬礼拜龙头后,依次进行的则是祈福和请龙吃水,由青龙洞道观道长大声诵念祭龙词,然后向龙头泼水,祈求来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民富齐强。

    龙的样子是根据很多动物的模样来形成的,所以在雕刻龙头的时候就要体现的很勇猛。它鼻孔的前面必须是鹰嘴,勾起来的显得很凶勇。而且鼻孔里面,必须有两个鼻须。鼻须就是鼻孔里来的须。头须是用竹节来做的,有柔软性。就比喻我们的祖国,节节高。龙头上有两个角,一个是鹿角,另外一个却是牛角。还有一个是凤凰,叫做龙凤吉祥。

     游行为端午预热

    祭龙仪式的最后环节是恭送龙头。此时,鞭炮锣鼓再次响起,接受点睛的龙头在人们的注目中,由护送队伍抬着离开祭祀现场,前往到大工场处汇合参加文艺队陆上游行,为接下来的游江和赛龙舟预热。

    在陆上游行有彩旗队、花环队、鼓号队、古城太极队等队伍的参加;唢呐、踩鼓、板凳舞等民间艺术也将尽展风姿,别是一番风味,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与往年陆上游行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游行内容将更加丰富。据镇远县文体广电和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岚介绍,今年在游街队伍中龙灯队的编扎将更加精益求精,增加民族队、扎故事队等队伍将重点突出非遗文化和传统文化,以展示镇远县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游行队伍沿镇远头牌、二牌、三牌,四牌、五牌、六牌,最后到达文化园广场结束。

     江上游行好壮观

    陆上游行结束,紧接着是进行江上游行活动。各种彩船、故事船,以及龙舟等有序地从?阳河文化园段向青龙洞缓缓游去。

    据镇远县史志办主任段文浩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江上游行非常简单,二、三十余支着装整齐的参赛队伍会依次在氵舞 阳河的赛段上亮相。“每到一支队伍出场时,船上的小伙子都会喊声震天,以向观众展示他们的勇猛和气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上时代的变迁,每年的游江活动,其内容跟形式日趋变得丰富多彩。除了有参赛队伍亮相外,各色彩龙、戏剧、人物、造型船、故事船也会在江上进行展示。游江时,“青龙吐雾”的彩船开道,戏剧造型船有喷吐水花、火花的大型龙船,船上有许多古装戏人物造型,“屈原问天”、“单刀赴会”、“白蛇传”、“济公醉酒”、“观音坐莲”等引人入胜。几十只花船组成斑斓缤纷的色块,在江上缓缓移动,很是好看。锣鼓声、号子声、唢呐声、芦笙曲、飞歌声、铁炮鞭炮声一齐汇成水上交响。游江活动已经从以前的简单亮相演变为展示本地民族文化、镇远一年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的一个窗口。

    非常特别的是,镇远在赛龙舟时,每支参赛队的龙舟颜色都不一样。镇远的龙舟是以地段为划分龙头标志的,红龙、青龙、紫金龙、黄龙、白龙、菜花龙等龙船分别代表镇远城区不同地段的龙舟队,如青龙代表周大街、黄龙代表兴中街、红龙代表顺城街、白龙代表和平街等。每条街都有自己特殊的龙船故事,龙船以园木雕绘昂首翘尾,各显雄姿。每队队员还要根据自己的龙头、龙尾配以最合适本队的龙身,(包括龙船的水上部分和队员的衣裳,又称龙袍),然后各自上到本队的龙船上,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颜色不一的龙舟,源于一个传说:相传,镇远的盘龙坳有一条凶恶的皂龙,在夏季的时候会到氵舞 阳河作恶、兴风作浪,危害地方百姓;而下游的龙潭也住有一条紫金龙,紫金龙是人类的守护神,他召集了他的七个子孙,也就是各种颜色的龙斗皂龙。经过几番搏斗,紫金龙和他的子孙胜利了,但是七条龙也是深受重伤。为了纪念龙群,镇远的龙舟就根据街道的不同属性,不同颜色进行命名了。

     赛龙舟是节日高潮

    镇远享有黔中大地“龙舟之乡”和“龙舟文化策源地”的美誉。以纪念屈原为目的的镇远端午赛龙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省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镇远县长期以来的优势品牌。

    早在战国时期,镇远就属于楚国管辖的地方,楚风盛行。相传在汉朝时期,镇远民间就自发组织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至宋朝已经很兴盛。宋代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下诏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谕令各地官府组织赛龙舟。明代“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具利焉。”(《贵州通志》)。清乾隆《镇远府志》也记载:“划龙船,以木雕龙头、龙尾,系于船之前后,放乎中流……”。民国时期官府也专门组织过镇远龙舟大赛。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赛龙舟活动最为活跃。镇远男子、女子龙舟队先后多次代表贵州省龙舟队在国家级、国际龙舟比赛中获奖。

    现在,镇远赛龙舟活动年年举办,且规模宏大。端午这天,氵舞 阳河上龙舟排列如雁阵,参赛单位和观光宾客,已不限于本县人。当比赛的发令枪声响起,龙舟如离弦之箭,贴水面飞去,但见几十张桨齐如大鹏之翼张扬闭合,飞溅起一阵阵银涛珠玉。江面上锣鼓喧昂,吼声震天;两岸呼声雷动,呐喊助威。每一轮比赛都牵动着岸上云集的观众。“赛龙舟”是一场力量的对决,两只“龙舟队”在同一河面竞技;同时,也是一次力量的团结,所有的船员必须整齐划一、力道均衡,才能全速前进。

    赛龙舟是镇远人民在端午节期间的主要活动。相传屈原怀石投江之后,楚人甚是悲悯,包粽子、放龙舟以示纪念,他的学生宋玉哀怜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两遭放逐,魂魄放佚,故作《招魂》。这宋玉的《招魂》原本为文学作品,后在龙舟赛时派生出放鸭抢鸭活动,此风至今在镇远仍然沿袭,在龙舟赛结束之后,又掀起一次抢鸭活动高潮,令人叹为观止。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镇远龙舟节正式命名。镇远端午节赛龙舟成为全县民众参与的体育运动和民族文化活动盛会。这个盛大庆典既保存了传统龙舟文化的种种古朴活动方式,又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采。随着镇远旅游业的兴起,镇远龙舟文化又为贵州省东线旅游增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新看点。

     抢鸭子全民参与

    在镇远古镇,每年龙舟赛顺利闭幕后,两岸观众都会驻足原地,期待着氵舞 阳河面上又一幕热闹好戏。

    一只只鸭子惊起,四处乱窜,河岸观众喝彩助威,水里的人围着鸭子你追我堵,有的在船上用网兜网,有的干脆直接跳到水里去追,凭借良好的水性和娴熟的泳技与对手捉抢鸭子,河水中间拼抢激烈,滑稽的动作逗得岸上的观众捧腹大笑。这就是镇远传统的民俗活动——抢鸭子。

    据镇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远赛龙舟》黔东南州级传承人皇安东介绍,按照民俗,为了给屈原招魂,赛龙舟时,人们会龙头或是龙尾上挂上鸭子,赛后鸭子也是做慰问水手们的美味。“后来,当地富有人家既为缅怀屈原,也为犒劳努力拼搏的桨手,就购买鸭子在比赛结束时丢进水中,任桨手们去抢,谁抢到就归谁,而桨手们会将抢得的鸭子与队友一起回家‘打牙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赛龙舟》传承人皇安东老人介绍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鸭子都是由大伙凑起来的。

    抢鸭子,是镇远龙舟文化中唯一被完整保存下来的项目,是镇远古城人民在端午节日里最期待的一件事情,同时也是整个龙舟赛中群众参与度最高的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如今抢鸭子的参与者已不仅是龙舟队的队员,只要熟悉水性的,不管是镇远本地人或是身居镇远的外来游客,都可以参与,在水中一较高下,享受镇远古城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

    今年,抢鸭子活动将会有千余只鸭子放入河中,场面壮观,也将成为本届龙舟文化节最大看点之一。

      漂亮河灯最诱人

    端午节,镇远除了赛龙舟之外,还有镇远传统习俗—放河灯。放河灯,是一种民间很古老的传递思念的方式,用以悼念逝去的亲人。

    据镇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远赛龙舟》黔东南州级传承人皇安东介绍,镇远人在端午节放河灯则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有人以此来表达对幸福、平安的祈求,希望随着长流水,祛除疾病灾祸,家人幸福安康。河灯一般用木板做底,灯体为防水纸,可做成各种形状、五颜六色,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然后将一盏盏河灯点亮置放河中或湖中,让其顺水漂流。

    龙舟赛当天,夜幕降临时,氵舞 阳河畔人声鼎沸。两岸柔美的灯光倒映在河面上,随着微波摇曳闪动。人们心中默念着对屈原的那份崇敬的悼念,或是对失去亲人的思念,又或是美好未来的许诺,将手捧着河灯慢慢地放在波光粼粼的氵舞 阳河面,流向远方。不一会儿,点点的“星光”布满整个河面,将美丽的氵舞 阳河畔照亮得光彩夺目,镇远这座千年古城又增添了一种夜韵味,更显神秘。

     家家户户过端午

    端午节,在镇远除了能感受到隆重的划龙舟比赛之外,还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传统节日氛围,在镇远家家户户一直传承着端午传统习俗包粽子、吃粽子、喝雄黄酒、驱蚊虫、挂艾叶草。

    据镇远周大街从小喜欢包粽子快60岁的封文笔阿姨介绍,包粽子很有讲究,用的糯米需色泽鲜亮、米粒饱满,这样包出来的粽子外形才美观、味道才鲜美。镇远的粽子外形主要是三角形和长方形,叫做三角粽和枕头棕。粽馅丰富多样有芝麻灰馅、稻草灰馅、鸡肉馅、猪肉馅、豌豆馅、饭豆馅等,镇远的粽子每一串粽子都有五个,这表示一只手的数字,每家每户至少包两串粽子,这寓意着一家人像一双手一样团结在一起。在镇远大家喜欢包芝麻灰馅和稻草灰馅,这两种馅的粽子利于消化、健胃,特别受小孩和老人的欢迎。包粽子的时间也很讲究,必须在端午节前一天包好,一方面是为了营造家里过节日的气氛;另一方面表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诚意。端午节吃粽子也有讲究,在吃粽子之前,家里最年长的老人用煮熟的红公鸡和猪肉放在家里堂屋的神榜上祭祀祖先和屈原,等老人烧完一炷香之后,家里最年长的老人向大家送上祝福,然后才开始吃粽子。饭后家里最年长的老人还将一个粽子抛进氵舞 阳河,祭奠和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胸怀祖国、心忧天下、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周文笔介绍,端午节这一天大家似乎约定俗成,无论多远都要赶回家过节,在远处工作或者打工的人都提前购买车票回家,如果实在回不了家的人,在过去还没有电话,还得提前半个月写一封信寄到家里说明情况。端午节吃团圆饭时,大家都喝自家用红薯酒、玉米酒、大米酒泡制的雄黄酒。因为喝雄黄酒的寓意是驱邪,所以男女老少要喝,酒量实在不允许的人,就用筷子沾一沾雄黄酒轻轻地在手上或者舌头尖上点一点表示也喝过了。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一家人很难团聚在一起,大家很高兴,还相互用雄黄酒敬对方,这表示祝福对方这一年将平平安安、无灾无难。

    端午最重要的一个习俗驱蚊虫,主要用菖蒲、艾叶、雄黄切碎混合在一起,提前4-5天用酒或者用水来泡,在端午那天由家里最年长的人洒在家里的房前屋后,寓意是驱走有害蚊虫和邪魔保家人平安。端午每家每户分别在大门的左右两边挂一颗艾叶和菖蒲。挂艾叶和菖蒲的时间也非常讲究,必须是在端午前一天的晚上和端午节当天早上的八点钟之前挂好。传说菖蒲如剑,可以驱邪,艾叶如旗,可招屈原之魂。

    端午节这天的古城镇远街头巷尾、氵舞 水两岸人山人海,欢声雷动,沉浸在一派喜庆祥和笑声中。镇远端午龙舟节把传统文化习俗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传统端午节的丰富内涵与无穷魅力。(杨通航 杨嵘 龙润裕 吴贤和)

[责任编辑: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