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微评】“证霸”就业遇挫,谁来破解困局?

13.05.2015  00:36

陈卿媛: 学生手中的证书多并不能证明其工作能力强,而用人单位招新时最看重的还是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和能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确得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企业希望招收到全能型人才,不仅拥有良好的专业能力,还得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道德修养等。大学生与其依靠考证来打开就业的大门,不如增加内心的底气,全方位发展,不盲目跟风。

刘颂寒: 能够拥有65个证书的大学生,相对于如今很多的大学生而言,可以算是佼佼者。但却难免会遇到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这是需要尝试从外围突破解决的求生之道。就算创业失败了,也没关系。因为还年轻,所以还失败得起。马云当初创业的时候,是否预料到过自己会成为现在这样的神话?若不给梦想插上翅膀,只会一直让自己处于“就业难”的死循环之中。

郭晓冉: 正如学历不代表能力一样,证书多也不表示能力就高。作为普通大学生来说,在读书时期,理应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而不是去考取一些无谓的证书。如果在大学四年期间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拓宽知识结构,把自己培养成“重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岂不是更容易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样恐怕也不会轻易就遭受如此求职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