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长顺:高钙苹果助推山区群众脱贫

22.09.2016  19:33

长顺高钙苹果喜获大丰收

90%——这是贵州省长顺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大致比例。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如何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冲出发展困境?

20%——这是贵州省长顺县贫困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的大致比例。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如何让贫困群众腰包鼓起来,推动精准扶贫、决胜脱贫攻坚?

对于地处贵州省麻山腹地、被冠以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帽子”的长顺县而言,有两个数字一直阻碍着当地群众脱贫步伐。如何找到一条群众脱贫的有效路劲,与全国、全省实现同步小康,是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近年来,长顺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县委、政府的“天字号”工程来抓,积极探索实施了“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形成了群众持续增收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之路。

探索 :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 应运而生

野尽石头,养牛无用人替牛。一年辛苦半年饭,从春到冬肚无油”。几年前,在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当地群众一直传唱这首民谣。

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摆在大家的面前:长顺县斯特地貌面积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93.9%,山多、田少、地瘠,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全县尚有14260户贫困户、5.04万贫困人口。

如何给群众找出路,谋发展?

长顺县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大力发展山高效农业。绿壳蛋鸡、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优质核桃等特色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有干部群众反映,农业产业发展中,受益最多的是涉农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却从中受益有限。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群众务工就业、参与入股、土地流转的需求不断加大,群众迫切希望通过参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当地党委政府意识到,长顺县的产业结构调整尚未聚焦到贫困村、精准到贫困户,产业发展的红利释放到贫困户和贫困群众的效果不明显,产业扶贫亟需由“输血式”、“粗放式”、“被动式”、“分散式”扶贫向“造血式”、“精准式”、“联结式”、“整体式”扶贫转变。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强县之本,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致富,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持续的,而如果产业红利没有让广大贫困群众分享,县委、县政府就是失职更是渎职。

在这样一个布依族、苗族为主体的贫困县,有这样一首布依山歌让大家获得灵感。

人间只有藤缠树,哪有树缠藤?”当地群众耳熟能详的山歌,怎么能让群众脱贫?

但在长顺县委书记高晓昀心中,这种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自然规律符合了喀斯特地区群众脱贫的价值取向。由此,长顺“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的构想应运而生。

高钙苹果成为长顺贫困群众的致富果

实践:构建共生群落 农企利益联结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用发展新理念指导实践,就会有自觉性和坚定性。

长顺县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作“”,把贫困群众比作“”,“”要缠“”吸取营养才能成长,“”需要“”缠方能粗壮,建立“”和“”间的利益联结关系,才能实现两者双赢。

高晓昀认为,“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的核心在于念好“藤、缠、树”三字经,实施好“强树”、“壮藤”、“优缠”三大工程,通过育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产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棵“”,培壮贫困群众这根“”,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做优“”,促进贫困群众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捆绑式”抱团发展。

藤缠树”模式设计的理念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持续生态,扶贫攻坚须构建共生群落。围绕‘培育百个龙头企业、扶持千个贫困户、带动万个贫困户’,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之成为产业扶贫的参与者和带动者,继而创建和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目的就是搭建起坚实的脱贫平台,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扶贫需要创新,精准扶贫的关键是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农户单打独斗闯不了市场,长顺县创新脱贫攻坚新模式,以大企业带动,贫困户参与的模式,将大企业当做一棵树,千家万户为藤,以“藤缠树”共生共荣的方式形成规模化发展。贫困户可选择“合作社+基地”、“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社+电子商务”、“合作社+实体销售店”运作方式加入其中共同脱贫致富。

为确保“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能够顺利实施,长顺县注重从顶层设计入手,注重机制保障,明确规定了“藤缠树”产业扶贫的强化领导、统筹规划;明确职责、协调推进;加强督查、注重成效;培育典型、强化引导;资金帮扶,精准扶持;建立机制,优化信贷;创新融资,扩展渠道;保障利益,维护权益;诚信立档,诚信经营; 农业保险,降低风险的实施原则,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强大工作合力,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民的深入对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为保证扶贫战略打在点子上,长顺创建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的“藤缠树”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不搞一刀切,不搞拉郎配,围绕产业重点和地域特色,催生出生产发展型、务工就业型、入股分红型、能人带动型等4种实施类型,将注意力放在“”字上、“”字上,全力突出实效。

小康:产业“四宝” 变成脱贫”“四宝

2015年12月2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在长顺调研时指出:“长顺县要把产业四宝变为脱贫四宝”。长顺县的 “绿壳蛋鸡、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优质核桃”这一“产业四宝”,迅速声名鹊起。

目前,长顺县“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的引领下,把产业结构调整聚焦到贫困村,实现了绿壳蛋鸡、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优质核桃 “产业四宝”对贫困农户实行全覆盖, 积极推进“4+N”产业脱贫,促进了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此外,还因地制宜实施了烤烟、蔬菜、刺梨、中药材、畜牧养殖等,加快推进“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长顺做法,搭建短平快的互补模式,使贫困农户享有更广泛的参与度和普惠度。

长顺县通过“”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的实施,先后引进了广东天农、但家香酥鸭等12家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带动就业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就近就地吸收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目前,全县47家龙头企业解决近1800余名贫困农民就业,年人均工资收入2万余元。

截至目前,长顺县通过实施“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已有5400户1.24万名贫困群众分别与47家龙头企业、29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4个产业大户结成“捆绑式”利益联结关系,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广州天农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实施“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投资5亿元建设长顺天农绿壳蛋鸡扶贫产业园,实现年出栏绿壳蛋鸡3000万羽,带动2500户贫困农户以土地、劳力入股办产业,户均年增收2.4万元以上,可带动1.57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整合“党带富”工程“特惠贷”政策等资源向产业大户倾斜,让产业大户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将贫困群众变为产业大户。今年上半年,新增产业大户33户,全县共有531户产业大户带动3102户群众发展产业增收,其中贫困户600余户,预计今年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鼓扬镇联富绿壳蛋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电子商务+实体销售店”经营模式,通过鸡蛋交售分红、土地入股分红、鸡苗入股抱团发展分红、劳动就业分红等形式,吸收206户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经营,户年均增收6000余元。

以“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为引领,长顺农业发展成效显著。长顺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基地创新县”、“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县”,是贵州省最大的高钙苹果、紫王葡萄种植区,绿壳蛋鸡累计发展930万羽、高钙苹果5.73万亩、紫王葡萄3.45万亩、优质核桃18.5万亩,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因业绩突出,长顺县入选“2016中国年度十大最佳投资休闲目的地”。

2016年5月13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在《贵州日报》上批示:“长顺的做法很好!”这是对长顺“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的肯定,也是对长顺县各级领导班子给予的希望。(汪志球 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