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狠抓民生问题整改切实维护民族地区群众利益

17.09.2014  15:36

  黔东南州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采取行之有效措施,从具体事情抓起,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以整改的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看得到变化、感受到温暖。

  办好民生实事,践行惠民利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一是加大帮扶困难群体。以农村特贫人口、城镇特困人口、城乡特殊人群、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特三留”人员为重点,通过“融入工程”、“雨露工程”、“雨馨工程”、建立特殊病区等措施,加大管理帮扶力度,完善城乡帮扶体系,争取所有乡镇建立敬老院、寄宿制学校。采取州级领导牵头结对帮扶的方式,率先对州直企事业单位274户特困职工、残疾人等特困人口,开展生活困难、大病就医、子女就学、工作就业、住房困难“五帮扶”。二是推进民生项目落实。落实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大行动计划、“9+3”义务教育等民生项目,强化统筹、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推进民生项目落实。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争取2015年通村油路、水泥路达70%以上。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公租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实施低保“控面提标”,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提高到384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2080元,其中农村鳏寡孤独和无劳动能力人群年保障标准提高到2300元以上。强化医疗保障,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

  解决难点热点,回应群众期盼。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行之有效措施,下大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一是着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推进领导干部带头落实“5321”结对帮扶工程,目前已有135个州级单位4999名干部结对帮扶8503户贫困户。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完成扶贫生态移民工程3581户1.65万人。尽快出台加快推进雷公山、月亮山地区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两山”地区扶贫攻坚。二是增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全面实施农村农房灾害保险,2014年户均保额从上年的2万元提高到3万元左右。加快农村房屋消防电改工程,累计完成1.7万栋电改工程。深入实施农村消防安全三年行动计划,从人防、技防、物防三个方面,落实寨改、房改、厨改、水改、电改、路改“六改”和消防力量配备,集中力量解决农村消防问题。三是铁腕整治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加快对挤占民生资金的清理,建立健全民生特派监督工作制度,开展家电下乡“地网行动”等民生清查行动。共查处违规侵占群众利益案件341起、处理干部344人;查处违规纳入城镇保障性住房264人、违规纳入农村危房改造39人、城乡低保错保(漏报)94人;查处侵占挪用群众各类补助案件34起、查处干部50人、涉及金额439万元;查办乱收费、乱罚款案件12起,查处干部7人,涉及金额30多万元。

  化解信访积案,促进社会和谐。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排查化解“百日攻坚战”专项行动,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逐案建立和落实包化解、包稳控的“双包保”责任制。探索建立信访问题终结机制,依法开展三级终结工作,提高信访事项处结效率。推进领导干部“三级二次首接督办”工作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和“谁首接、谁办结”制度,实行州级领导干部一季度一包案化解机制。全州领导干部共接待来访群众1522批5276人次,解决群众诉求1172件,其中州委常委督办的235件全部化解。二是发挥群众工作平台作用。着力建设好群众工作中心(站、室)和“党政主要领导群众直通交流台”,打造疏导群众情绪、沟通群众感情、化解群众怨气、解决群众困难的“人民群众之家”。三是转变督查调度方式。加强督促调度,对排查化解稳控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调度,采取个案抽查、明查暗访、带案下访等形式开展督查工作,及时查缺补漏、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各项排查化解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