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家欢聚庆佳节 黔贵大地笑语多

02.10.2020  12:33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2020年的国庆、中秋喜相逢,贵州各族群众喜气洋洋庆“双节”,欢天喜地奔小康。本报记者从全省各地发来一组各族群众庆佳节、话“三感”的报道,这里选取三篇以飨读者。

     南溪苑的喜事

    “欢迎你国庆节到我家吃喜糖,小女儿出嫁!”这几天,在贵阳市花溪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清溪街道办南溪苑社区,王道贤见人就开心地发出邀请。

    56岁的王道贤一家五口,老家在花溪区高坡乡。2018年底,搬迁至南溪苑,不仅住上新房子,还解决就业问题,日子好起来了。在社区当劳动协管员的小女儿王明俐决定在9月30日举行婚礼,她说,恰逢国庆、中秋,有国、有家,是个好日子。

    王道贤的“”也是社区的喜事。“我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大家一起帮把手,一来增添节日气氛,二来融洽邻里关系。”社区党支部书记程华强说,这是社区搬迁群众第一次嫁女儿,社区非常重视,提供食堂和广场供婚事使用,还派出党员干部,动员邻里一起来帮忙,洗菜、帮厨、布置房间。

    “往年在村里,办点喜事也就是在家堂屋、门口开转转席,嘈杂拥挤,哪有现在好,宽敞干净。何况还有那么多人帮忙,真是热闹。”王道贤看着社区广场上的酒宴和满是笑脸的邻里,万分感慨。

    国庆假期,南溪苑社区还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学生和居民举行升国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举行一些棋牌、乒乓球竞赛等活动,营造节日氛围,融洽邻里关系。

    “南溪苑居民是来自花溪区各乡镇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让他们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谐的邻里关系非常重要。”程华强表示,通过举办群众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搬迁群众素质,真正实现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

     田景花家的中秋节

    “这种月饼看起来好吃,还有这种。

    “那就一样买一点,中秋了,都尝尝。

    9月29日,丹寨县烧茶村村民田景花、徐兴富夫妇在超市里精心挑选了四五种口味的月饼,又买了些水果,准备回家过中秋。

    几年前,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对于徐兴富还是奢侈的想法。“我们以前在省外打工,因为离家远,每年中秋节只能在电话里过。”说起这些,田景花有些哽咽。“孩子在电话里说爷爷还没买月饼,说想我们,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家。那是我们最心酸的时候。

    2018年,丹寨县整合资金支持烧茶村发展蓝莓、吊瓜、林下中药材等产业。徐兴富看到家乡发展良好态势,与妻子回到家乡。看准脱贫攻坚房屋改造时机,徐兴富用积蓄买了辆卡车跑活,每月收入万余元。烧茶村党支部为田景花提供了在村产业基地务工的机会。“在基地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还能就近照顾孩子,我再也不会因为离家远见不到孩子难过了。”田景花说。

    傍晚六点,剁椒鸡、糟辣鱼、炒花蛤、水煮虾……徐兴富夫妇忙碌着往饭桌上摆满好菜,家人们也陆续到齐。端上啤酒、倒好饮料,在欢笑声中,一家老小共同举杯,庆祝中秋。“我家今年提前过中秋。中秋节那天,村里有人家娶媳妇,我们要去帮忙嘞。”徐兴富说。吃完晚饭,田景花端上果盘,拿出月饼与家人分享。

     黄家寨里人气旺

    9月29日,铜仁市万山区高楼坪乡大树林村黄家寨,青山绿水间,一栋栋农家乐掩映其中。

    一大早,村民刘洪琼就和家人来到井边,清洗蔬菜,为中午的订单备好菜品。刘洪琼是农家乐琼香阁的老板,看着现在的生活,她坦言,“以前,想都不敢想”。

    曾经的黄家寨环境脏乱差、交通不便,世代务农为生的村民由于长期垦荒,使山上的绿色越来越少,连做饭的柴都得去外乡砍取。“产业就更谈不上了,家家都是守着那点土地,一年到头手上也存不下几个钱。”刘洪琼说。

    转机出现在2014年,万山区整合资金对传统文化村落、重点旅游村寨进行全面美化绿化,串联打造主题乡村旅游点,黄家寨名列其中。

    黄家寨村民在山坡上种上果树,依托自然禀赋和毗邻朱砂古镇和九丰农业博览园两大景区的优势,主打田园风光和避暑休闲,改善了交通基础设施、绿化了庭院和道路、美化了农家院落。两年后,“水墨黄家寨”名气渐响,游客数量逐年攀升,村民的农家乐也越来越红火。

    刘洪琼也看准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好前景,改造自家房屋办起了农家乐,“去年收入14万元左右,仅国庆节7天就有5万多元。

    今年恰逢双节,为迎接游客,刘洪琼特意钓了野生河鱼,备上腊猪脚、地木耳、豆渣等当地特色美味。“这个星期接了不少预约电话,客人准备来我家尝尝土味农家菜,过一个愉快的国庆中秋长假。”刘洪琼说。(记者 狄良军 刘绍波 陈阳)

[责任编辑: 吴雨 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