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县陆光美:大山里的“85”后特岗女教师

03.06.2016  00:09

    新华网贵阳6月2日电(通讯员谭显松 肖玉叶)她是“85”后,她心怀梦想。她一脚从城市踏入山村,从大学生变成了“孩子王”。她叫陆光美,是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边疆村小学的一名特岗教师,也是这所学校唯一的正式教师。

    特岗教师政策,是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以此方式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今年刚好是实施这一政策的第10年。

    和陆光美一样,每年都会有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各个贫困县的教师队伍中,他们在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给贫困乡村学校的教育带来了活力和希望。

陆光美在批改作业。新华网发(田茂瑜 摄)

    6月1日,国际儿童节。笔者见到陆光美时,她正在给一年级学生上语文课。上课之前,她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儿童节快乐”几个字,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述儿童节的来历。

    “部分一年级的孩子没有上过学前班,他们这是第一次过儿童节,我要他们了解这个节日是属于他们的,以及这个节日的真正意义,是希望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陆光美说。

认真上课。新华网发(田茂瑜 摄)

    陆光美是贵州兴义人,2013年9月自愿到边疆村成为一名特岗教师。“我有同学到过这里,从他们口中知道,这里极度缺乏教师,我就来了。

    边疆村是一个土家族贫困村,地处偏远,发展落后。“2013年之前,陆续来了一些教师,因为条件艰苦,往往待了一个学期就都想方设法转走了。”已经在这里坚守了30余年的代课教师邓文长说。

监督孩子学习。新华网发(田茂瑜 摄)

    陆光美来到学校后,作为唯一一名正式教师,她肩负了学校教育的重任,除了担任一年级的语文和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外,她还要教这两个年级的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

    采访当天,在给二年级上数学课时,一个男孩在课堂上踊跃发言,陆光美走到他身前,和班上所有的同学一起,向他伸出拇指齐声高喊:“邓勇,你真棒!”这是陆光美开展的“赏识教育”,鼓励学生“敢于犯错”,克服胆怯心理,增强自信。陆光美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慢慢变得不再害羞内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课间十分钟,陆光美领着孩子们来到操场,用粉笔在地上画出方格,以小石子作为棋子,开心地和孩子们做游戏。放学后,她还和孩子们一起挑水打扫卫生,与孩子们相处得其乐融融。

    “教育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像我这种老教师文化素养有限,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他们需要更为生动鲜活的教学方法,所以陆老师的到来,是新鲜血液,孩子们都很喜欢她。”邓文长说。

孩子们认真学习。新华网发(田茂瑜 摄)

    因为只有邓文长和陆光美两位教师,边疆村小学只开设了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徒步十几公里到另外一个村完小就读。可就是这三个班级的80几名学生,也让陆光美费尽心思。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她不断改变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农村孩子身边的事物来教学,让学习更有生活气息,寓教于乐。

    山村的生活,单调枯燥。到边疆村小学后,陆光美就一直吃住在学校,她把学校三楼的一间教室用帷布隔开,分为宿舍和厨房,一张床、一张书桌就是全部家具,没有电脑,没有娱乐,唯一能与外面的联系就是一部手机。

    边疆村小学的孩子95%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多是爷爷奶奶监护。陆光美意识到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教授他们课本知识同等重要,于是,平时除了看书备课,她的主要精力用在家访上。

陆光美在作家访。新华网发(田茂瑜 摄)

    二年级学生邓河江一直很内向,母亲患有癌症,父亲身体也不好,兄妹5个,一家人的生活举步维艰。陆光美用手机了解到一些网络捐助项目,为邓河江兄妹争取到了1500元的资金。从去年开始,邓河江和妹妹都纳入贫困生生活补助对象,每人每学期有500元补助金。

    清苦的山村生活,同样有幸福的收获。陆光美说,孩子们虽然家庭条件艰苦,却格外懂事好学,学习进步很快。每到节假日,她总会收到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小礼物,有的学生还把她的形象画到卡片上,写着“老师我爱你”,作为美术作业交上来。

    从城里姑娘到山村教师,从大学生到“孩子王”,陆光美慢慢适应了角色转变。她说,既然选择留在这里,就要苦中寻乐,认认真真教好每一名学生。

    “我自己的孩子只有一岁,现在老家由母亲带着,在学校的日子里,常常会因为想家而偷偷抹眼泪,但这里的孩子们更需要我,所以我要坚守下来。”陆光美希望有更多社会资源汇聚农村教育,助力山村孩子实现美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