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尔书记:同走“天渠”学楷模 砥砺青春行路远

08.05.2017  13:02

5月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专程来到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看望“时代楷模”“年份英雄”黄大发。

以前都是在电视上见到您,今天特意来看望您。”一下车,陈敏尔亲切握住黄大发的手,虽是初见,却胜似故人。

82岁的黄大发,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他操着一口浓浓的遵义口音,向省委书记问好,“您的到来,对我们是很大的激励”,感谢省委书记牵挂着贫困群众、记挂着团结村的父老乡亲。

同走“天渠”追忆当年

要吃白米饭,就得大家干

为了圆上老百姓的吃水梦,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一生只为一清渠、一心只为拔穷根,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的历史。

因为修渠的主要发起人是老支书黄大发,这条人工“天渠”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大发渠”。

当时有多少人参加劳动?”“大家领不领工钱?”黄大发在前方带路,陈敏尔走在身后,同走“大发渠”,共忆当年事。两人一边走一边交流,一个个问题,陈敏尔问得仔细、问得深入。

不领工钱,要吃白米饭,就得大家干。”黄大发的回答不假思索、斩钉截铁……“我是党员,上靠党组织,下靠群众。

一百米、两百米、三百米……走到水渠宽阔地带,陈敏尔不时驻足,与紧跟身后的青年代表分享黄大发当年修渠引水的感人瞬间。陈敏尔说,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深刻诠释了贵州各族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不屈精神与昂扬志气,黄大发老支书事迹令人感动,精神令人震撼。

四百米、五百米、六百米……一路蜿蜒,黄大发一路介绍,思维连贯、思路清晰,他熟悉这条渠、懂得这条渠,他说:“为了水,我愿意用生命来换。

擦耳岩是“大发渠”最陡峭的一段,人站在上面耳朵会擦到悬崖。在擦耳岩旁,黄大发手指着对面岩壁上的水渠如数家珍。“落差是多少”“主渠在什么地方”“灌溉的农田在什么位置”……顺着指向,陈敏尔远远眺望……

在省党代会召开期间,从《人民日报》上看到黄大发老支书有关事迹报道后,陈敏尔就立即作出批示,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黄大发同志学习。

这次来到团结村、与老支书同走“天渠”后,陈敏尔感慨地说,人要做的事情可大可小,但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下去难得可贵。让我尤为感动的,是老支书这种孜孜以求、不言放弃的定力。我们要大力学习弘扬黄大发同志艰苦创业的精神,构筑脱贫攻坚的“精神高地”,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

青山常在,渠水长流,山长水长情更长。

活水从这里流出,生命从这里延伸,精神在这里流淌,信仰在这里升华。

精准帮扶拔掉穷根

让‘大发渠’成为致富渠

光有水喝是不够的,我们要想办法让团结村富起来。”一路上,陈敏尔问得最多的是团结村的老百姓,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大家尽快脱贫致富。他再三叮嘱帮扶企业,开展帮扶一定要符合市场规律、符合群众意愿。

三个月脱贫——易地搬迁500户,企业负责解决培训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

一年要致富——五个自然村,每村投资1000万元,成立集体经济合作平台公司,构建种、养、售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

五年大发展——打造“红色文化+仡佬族民族文化+自然生态”特色乡村旅游,共同成立旅游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

帮扶企业负责人向陈敏尔详细介绍了精准帮扶措施。

这里适合种植什么?”陈敏尔问。

辣椒、柚子、茶、中草药,还可以发展林下养殖……”企业负责人说。

陈敏尔点点头:“一定要发展产业,让家家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陈敏尔一边与帮扶企业负责人交流,一边与当地干部研究如何把“大发渠”变成集体股份。他说“大发渠”当年花了30万,但修渠的精神是无价的,要让原来投工投劳参与建设的每一户都有分红,让“大发渠”成为致富渠。

这条渠我们就把它正式命名为‘大发渠’好不好?”陈敏尔征求黄大发的意见:“因为这个事情我说了不算数,你说了才算数。

书记您定。”黄大发朴实的回答让大家由衷笑起来。

黄大发家门前贴着一副对联,横批是“不忘初心”。

修渠请示报告》《计划安排》《施工图资料》……还有乡级、区级荣誉证书,陈列在黄大发家的一间屋子里,是岁月的痕迹、也是光荣的见证,这里俨然是“大发渠”的史料博物馆。

陈敏尔一件一件地看,他对黄大发说:“你现在是时代楷模,你的贡献是国家级的贡献!

看到黄大发家中生活居住条件简陋,陈敏尔深有感触地说:“老支书辛苦一辈子,吃了那么多苦,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让大家少吃苦。他吃了那么多修渠的苦, 不能让他再吃生活的苦”。陈敏尔嘱咐当地干部,一定要帮助黄老支书家修缮住房,照顾好夫妻俩的生活起居,让他们安享晚年生活。

学习楷模书写青春

交出一份百姓富、生态美的满意答卷

黄大发的事迹,感动着无数人,更激励着无数人。

五四青年节前夕,一批批青年人纷至沓来,登上“大发渠”,向时代楷模学习。

在黄大发家门口的院坝里,陈敏尔紧挨着黄大发坐着,与前来向黄大发学习的青年开起了“坝坝会”。

黄老支书二十几岁入党,他的奋斗也是从青春开始的。”陈敏尔的一段开场白拉开了“坝坝会”序幕。

群众喜欢我,主要是我忠诚,不招人恨,我已经82岁了,我是在党的领导下,听党的话、跟党走,听群众的呼声。

我们要干一辈子革命,要有这种精神,干几天就滑下去了,就不是一辈子。

现在我们条件好了,还要为党为人民多做贡献。

……

黄大发朴实的话语间,始终透着一股奉献自我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一心为民的正气。

陈敏尔全神贯注地听,不时点头示意,在座的青年聚精会神地记,围拢过来的群众自发鼓起了掌。

我们不仅在学习黄老支书的精神,而且还在学习黄老支书的工作方法——遵义团市委书记石诗源在发言中说。

黄大发精神,是我们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念加油站——省青联委员萧子静这样评价。

贵州师范学院学生石羽婷已是第二次来到黄大发家。她祝黄爷爷身体健康,祝陈敏尔书记心想事成。她说:“因为陈书记心中想的是老百姓的事,心想事成了,百姓就有福了。

话音一落,大家笑起来。陈敏尔接过话:“我现在心里想的就是六个字:百姓富、生态美,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能够实现心中的这个愿望。

青年们发言结束后,陈敏尔言近旨远,动情地说,黄大发80岁生日时第一次到省城,只去了省委看国旗,这是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家啊。

我当时如果知道黄老支书在省委楼下看国旗,我会陪着你看。今后我们还要让你去北京天安门看国旗,好不好?”陈敏尔看着黄大发说道,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些人拭去了眼角的泪水。

陈敏尔接着说,事业需要榜样,时代造就英雄。黄大发是名副其实的“年份英雄”,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时代楷模”。我们把黄大发称为“年份英雄”,年份里会沉淀出很多金子般的东西,这就是对信仰的坚守。信仰可以“高大上”,也可以“接地气”。黄大发的信仰是接地气的,人民就是我们的地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陈敏尔有感而发,语重心长,希望黄大发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在青年人身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要坚守信仰,不能热血沸腾一阵子,而要专注坚持一辈子;要勤于学习,依靠学习做好今天、走向未来;要接续奋斗,用实干奋斗成就精彩人生……

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关键在干。团结村虽然眼下物质上是贫困的,但是精神上是富裕的。我们要牢记嘱托、不忘初心、为民办事,努力交出一份百姓富、生态美的满意答卷。陈敏尔说道。

不知不觉中,“坝坝会”结束了。“我唱支山歌给你们听!”黄大发即兴唱起了山歌——

大发修渠三年多呐,花去现金三十万,我们百姓有幸福呐,感谢共产党呐万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