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尔务川调研:解决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

30.08.2014  15:47

    陈敏尔在道真务川调研时强调

以六个小康行动计划为载体加快解决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

    8月27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深入遵义市道真自治县、务川自治县,就产业发展、特色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教育和文化旅游等进行调研。他强调,要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载体,加快解决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打基础、创条件、抓产业、调结构,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参加调研。

    经过4个多小时的路途颠簸,陈敏尔一行来到位于黔渝交界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山与梯田间渐次修葺的黔北民居,街道旁商铺林立的小城风貌,一个个机器轰鸣的建设工地,展示着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良好发展前景。走进道真重庆产业园,这个以承接重庆产业转移为定位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化园区引起了陈敏尔的关注。他仔细询问园区规划布局、建设管理、企业入驻等情况,考察了贵福钻石有限公司、爱博产业园皮具生产线,详细了解企业生产工艺、市场销售和工人待遇等情况,并与企业负责人探讨在贵州投资的比较优势、有利条件。他说,道真紧邻重庆,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劳动力优势明显,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加快改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显现,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希望入驻企业继续加大投入,加快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做大做强。旧城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极具真安古州特色、富含仡佬文化元素,陈敏尔走进真州竹王苑认真听取历史沿革和城镇规划建设情况介绍,并与正在文化广场纳凉的百姓亲切交谈。了解到当地将新农村建设、扶贫生态移民和农村危房改造结合起来,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建起新房,拆掉旧房,搬迁户的住房条件改善了,就业问题解决了,耕地增加了,生态美化了,老百姓满意度增加了,陈敏尔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高兴地说,道真在扶贫生态移民方面紧迫感强,积极性高,工作主动,要把这项工作抓得更实更好。省有关部门要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让旧城换新貌,加快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职业教育发展一直是陈敏尔十分重视的工作。他冒雨来到务川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听取相关工作汇报,了解学校招生、学生就业及校企合作等情况。他要求学校抢抓“百校大战”机遇,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专业设置,强化校企合作,再接再厉,把职业教育办得更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在考察务正道煤电铝一体化项目时,陈敏尔要求省有关部门和遵义市进一步加强与项目业主的沟通协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争取尽早投产达产,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要抓紧制定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时间表,建立过硬的矿业权市场退出机制,杜绝矿产资源“圈而不探、占而不采”现象,推动矿产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

    调研中,陈敏尔强调,“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是推动基础设施向下延伸的具体举措和重要抓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和小康寨建设为载体,着力打基础、创条件,加快解决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要面向农村基层,把交通、水利、教育、住房、产业结构调整等各项基础性工作统筹好、推进好,不断提高农村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特别是要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坚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落实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深入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做到“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移民搬迁后,要切实做到原居住地耕地能复垦,环境受保护,生态有改善。要面向重庆大力打造黔渝开放合作桥头堡。重庆市既是西部中心城市,又处在长江经济带的关键节点,重庆的开放性和引领性对贵州加快发展非常重要。道真、务川地处黔渝之交,是遵义市乃至贵州省接轨重庆的重要节点。两县要紧紧抓住我省与重庆加快高速公路联接的重要机遇,以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通道口岸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等为重点,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积极加强与重庆合作,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加快发展。要在继续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特色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将独特的气候、生态、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加快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强化项目支撑和政策支持,推动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省政府秘书长唐德智,遵义市和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本报记者 杨 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