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尔: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

04.06.2014  20:18

    陈敏尔在遵义市余庆县调研时强调

    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余庆经验

    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

    5月2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到遵义市余庆县,深入调研“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和城镇规划建设情况。他强调,要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一起抓,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余庆经验”,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管理创新力度,让广大农民群众日子更加红火,生活更加幸福。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参加调研。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情况是陈敏尔此次调研的重点。在余庆县松烟镇白沙水乡,陈敏尔仔细查看移民安置点的规划设计与环境建设,与当地干部群众亲切交谈。陈敏尔说,要紧紧抓住建房、搬迁、就业、保障等关键环节,尊重农民意愿,强化政策支持,完善资金补助方法,瞄准需要搬迁的重点人群特别是经济条件困难的群众,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条件、生活质量。陈敏尔走进移民搬迁户王寿海家,实地了解房子建得怎么样、家庭收入多不多、到新地方生活方不方便。当得知王寿海家通过兴办农家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陈敏尔高兴地说,利用贵州生态、气候等优势发展乡村度假旅游,是农民发家致富一种很好的选择。要充分发挥乡村基层组织作用,把大家组织起来,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农家乐标准,提供一站式服务,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乌江构皮滩水电站是贵州实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陈敏尔来到电站厂房和大坝,考察了解500吨过船设施、机组运行及乌江航运等情况。他指出,乌江是贵州规划建设的水运出省主要通道。乌江通航设施的修建,对提升贵州水运能力、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提高规划质量和建设水平,加快通航设施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建成发挥作用。要加强电力生产调度,保障运行安全,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充分发挥乌江水电站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考察余庆县城乡规划展览馆、现代高效观光农业示范园和敖溪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时,陈敏尔强调,要以科学的理念和务实的举措抓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统筹推进园区、城区和景区建设,既要建“公园”也要留“田园”,决不能“毁田园建公园”,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调研中,陈敏尔指出,“四在农家”是贵州“三农”工作领域创造的成功做法,是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四在农家”创建,既有硬件建设方面的要求,又有软件建设方面的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围绕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目标,与时俱进地拓展和提升“四在农家”内涵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尽快富起来,日子更加红火,生活更加幸福。“富在农家”关键要立足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农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学在农家”重点要抓好职业教育和实用技能培训,大幅度提高农民素质。“乐在农家”着重要繁荣文体、广电等事业,逐步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品位和档次。“美在农家”当务之急要加强村庄整治,搞好农村垃圾、污水等环保设施建设。要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坚持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发挥县乡主体作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整合各种资金、组合相关项目、融合功能要素、集合各方力量,整片整村整寨统筹推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要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管理创新力度,总结提升余庆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成功做法,推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确保社会安定和谐有序。要注重村级集体经济培育,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与农民增收相互促进的新模式,增强基层组织的号召力,更好地服务农民、服务农村发展。

    省政府秘书长唐德智,省有关部门和遵义市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杨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