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疏老城”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南明区举行

06.02.2015  20:27

贵阳市“疏老城”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南明区举行

陈少荣宣布开工 朱丽霞致辞 张海波主持仪式

图为南明区米市巷地块项目正在拆除完成征收的老旧房屋。

改造后的南明区米市巷效果图。

    新华网贵州频道2月6日电  2月3日上午,贵阳市中心城区“疏老城”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仪式在南明区米市巷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举行。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少荣出席并宣布贵阳市中心城区“疏老城”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标志着贵阳市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工作全面展开,南明区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入新阶段。

    区委书记朱丽霞致辞,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海波主持开工仪式。市政府副秘书长熊国玺,市生态文明委主任孙华忠,市财政局局长张海涛,市住建局局长刘朱,市国土局副局长肖昂,市规划局总规划师李葆锟,市棚改办总工程师周蓉,区领导石惠忠、李洪诚、张松参加开工仪式。

    据悉,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贵阳市将“疏老城、建新城”作为城市发展总战略和总纲领,以棚户区改造工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并提出了“三年内完成中心城区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五年内完成中心城区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的目标。截至目前,在国家开发银行的大力支持下,贵阳市中心城区共启动“多拆少建、只拆不建”的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21个,用地面积共计约99,582平方米,涉及棚户区改造约176,572平方米;项目全部建成后,将释放城市公共空间21.7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1块,疏解人口15800余人。

    作为贵阳市“疏老城”的重点区域之一,南明区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意见》,将“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主题,力争通过3-5年时间消化老城区棚户危房,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产业转型,增强经济实力,改善人居环境。南明区已经拟定了未来三年分步实施的时间表和明确具体措施和办法,举全区之力打一场“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的攻坚战。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南明区已启动了14个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共涉及改造面积6.5万平方米,改造住户1096户。目前,已完成总征收任务的90%。其中,米市巷地块、四方河路口地块、周转房地块、指月街地块、水口寺地块、状元小区地块、彭家巷地块、环南巷地块、秦家花园地块等9个项目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其余的南浦路地块、贵惠路200号地块等5个项目,将在今年3月份完成征收收尾工作。预计年底,14个项目将全部完成建设,届时,将有1096户、3500余名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同时,为市民新建城市绿地和活动空间6万平方米。

    朱丽霞代表区四大班子对“疏老城”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工作表示热烈祝贺,对出席仪式的各位领导和不畏严寒战斗在改造一线的工人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诚挚的问候和深深的敬意。她说,实施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既是贯彻落实“疏老城、建新城”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筹安排,市直有关部门及单位的主动作为和积极指导,为南明区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区各级各部门和相关建设单位要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让上级放心、让群众满意。

    朱丽霞强调,要精心设计,充分挖掘城市文化、保留城市符号,把每个小广场、小绿地建设成为有文化、有品位、有特色的作品,使之成为群众喜爱的休闲空间和靓丽的城市景观;要精心组织,充分考虑施工建设给周边老百姓带来的不便,科学安排、规范管理,尽可能减少对当地群众的影响;要精心施工,明确时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保质保量完成好建设任务,努力打造样板工程、精品工程,使党和政府的关怀尽早惠及百姓。希望广大的市民积极支持配合征收建设工作,包容理解施工过程中带来的短期不便,共同携手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加开工仪式的还有市直有关部门、国开行贵阳分行和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罗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