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洞瑶族水族乡全面小康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17.12.2015  11:05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民族乡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确保到2020年实现我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乡围绕“如何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村建设”的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议,深入村寨实地走访调查,全面细致的统计材料、分析材料,我们就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村建设总结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着力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基本情况   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地处黔桂两省(区)交界,位于黎平县东南部,与本县水口镇、洪州镇、龙额镇接壤,与广西三江县独峒、同乐两乡毗邻,主要居住有瑶、水、苗、侗四种少数民族。全乡辖12个行政村,56个自然寨,99个村民小组,3127户,总人口 12779人,其中,侗族人口7373人,占全乡总人口57.7%;瑶族人口2211人,占全乡总人口17.3%;苗族人口1764人,占全乡总人口13.8%;水族人口1431人,占全乡总人口11.2%。全乡国土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08亩,稻田面积6535亩。主产水稻、茶油、油菜、花生等农作物,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是国家一类重点扶贫贫困乡镇。 (二)创建措施及成效 至开展全面小康建设工作以来,为使人们群众早日过上全面小康的好日子,乡党委、乡人民政府高度,多举措施积极推进小康建设工作。 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基础项目的实施,我乡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逐年提升。交通方面:建设了16公里的出省水泥路(雷洞至培福),进一步改变了我乡的区位条件,成为雷洞连接广西三江县的桥头堡,解决了我乡上半片1650户6000多人出行难题。建设完成了培福村通村水泥路、德丰公路桥工程,投入70万元建设美样、五寨村进寨水泥路和步道硬化工程,扩建维修了德丰、戏劳等村级公路80余公里,保障全乡人民群众正常安全出行。水利方面:投入110万元建设美样毕义大沟工程;建设了金城、厦头两个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筹资金建设了美老村美老寨、美要寨、塘婢村归库寨、戏劳村银南寨、亚跨村地朵寨等自来水工程和水渠工程,解决了农村5800人安全饮水问题。其他基础设施方面: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为契机,完成覆盖全乡12个行政村780户“三改同步”(改厕、改厨、改电)工程;按照群众意愿,组织群众自发投工投劳投资建设了牙双鼓楼、岑旭鼓楼和培福村文化长廊;投入8万元在全乡12个村寨建设垃圾处理池60余口,有效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大大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为建设美丽乡村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厦蓉、黎洛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大好格局,立足雷洞乡区位优势,进一步深化乡情认识,理清经济发展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农业产业方面:大力推广优质水稻、脱毒马铃薯、高产油菜等农作物种植。2014年全乡农作物总播面积9420亩,其中:优质水稻5524亩;脱毒马铃薯1285亩;高产油菜2200亩;玉米220亩;其它农作物191亩。特色产业方面:建成覆盖全乡12个村的油茶面积10000余亩,其中2015年,新建3000亩;全乡茶叶种植1200亩,2015年建设厦头村茶叶示范基地200亩;药材种植400亩,发展牙双、金城等村钩藤种植示范基地800余亩。加工业方面:以德丰的“饭优优”、亚跨的“画眉笼”等制品,大力发展竹木工艺品,积极采取申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带动群众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增收。传统产业方面:积极发展传统种养殖业,依托“本地鸡”品牌,大力发展本地鸡、本地羊、小黄牛品种,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家致富发展养殖。全乡现有小黄牛存栏总量达到1610头,土鸡年出栏4.2万只,鸭子出栏2.1万只,年出栏生猪7000余头。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有力推进绿色、特色、高效农业经济发展,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边远民族乡脱贫致富步伐。 三是积极推进社会民生事业。社会救助方面:全乡现有农村低保767户2308人;截至目前,共发放农村低保金123.8035万元;发放受灾困难农户救灾、救济款14.8万元;发放救济粮4584公斤;发放大病医疗救助14.5697万元;发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56余万元,所有民生资金都采取“一折通”的形式及时兑现到困难群众手中,确保专项资金落实到位。教育事业方面: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在我乡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对考取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考取重点大学的奖励500元、每考的本科奖励300元、考取大中专院校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奖励。采取强加措施做好保学控辍工作,使得今年我乡义务阶段的入学率达到99.9%。此外,加大投入维修了戏劳、岑管、培福等村的危房教学楼改造工程;加快推进雷洞中心小学、金亚小学、牙双小学寄宿制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戏劳小学教学楼建设,弥补了教育资源的短板,圆了多年来边远民族地区孩子上学难的梦,为我乡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围绕实现人口计生“双降”目标,经常开展全员人口清理、出生人口清理、手术库存清理、现孕妇女“四项”清理活动,推进“双诚信双承诺”工作机制,抓好人口计生“三按月”工作制度,通过建立按周推进、半月调度、每月通报工作机制,破解流出人口和双女户落实手术难的问题,形成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管理制度,做到人口底数清、情况明、控得住、服务好,全乡人民群众生育观念大为改观,几年来,全乡常住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5.55%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6‰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以内,继续保持在县年度考评中获得一等奖的佳绩。社会综合治理方面:深入基层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使矛盾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并及时得到化解,有效维护全乡社会和谐稳定。加大道路交通和农村消防检查力度,预防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目标。其它民生事业方面:加快基础文明建设,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力度,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4G网络通乡工程,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三、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多。一是交通方面,全乡12个村修通了通村公路,修建了雷洞、牙双和培福三个村的通村水泥路,响榜村通村水泥路正在建设当中,现大部分还是泥土路,加上不良的地质条件,往往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典型的晴通雨不通、通路不通车的通村公路。二是水利方面,农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突出,只完成4个村安全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全乡现还有2000多亩望天水田,每逢干旱天气,群众都无法正常生产,导致耕种面积逐年减少,部分群众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三是其它基础设施方面,全乡只有8个村实现了“一事一议”工程,部分农村危房尚未得到改造,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二)产业结构单一,尚未形成规模、亮点。一是“两茶一药”的发展成效不大。全乡大力推广种植油茶达10000亩、茶叶1200亩,由于粗犷管理,种植的油茶、茶叶投入人力物力较多,生产成本较高,尚未形成亮点,成效不明显。在种植药材上,如钩藤、百合、金银花和桔梗,有一定面积,如罗汉果、百合等以前也种过,但都未形成规模,收效不大。二是在养殖发展滞后,如小黄牛、本地鸡等,但都因缺乏技术指导,项目资金支持,尚未形成规模,缺乏示范带动作用。 (三)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一是师资力量不足。全乡教师编制75名,但现在岗的只有39人,特别是懂瑶族语言的双语教师严重缺乏,由于语言不相通,瑶族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得不到提高,致使学生辍学严重,至今全乡瑶族学生只有一个高中生,大都是初中毕业后辍学外出打工。二是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我乡还未建设有中学校点,初中生要到隔壁乡镇的水口中学就读,全乡现只有10教学点(以前有19个教学点),也只有3所寄宿制学校,教育事业非常落后。三是医疗基础设施滞后。由于条件差、底子薄、待遇低,卫生系统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特别是村级缺少卫生员,卫生资源配置不优,业务骨干难以留住,造成医卫系统人才匮乏,乡村医疗水平比较低,与中心乡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是国家政策倾斜民族乡发展力度不大。目前,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省、州、县相继出台了《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关于加快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黔东南州党发〔2011〕24号和《关于加快雷洞、顺化两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黎平党发〔2012〕20号文件,但倾斜力度不大。二是相关政策项目落实不到位。如黎平党发〔2012〕20号文件要求的:“优先改善民族乡村寨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民族乡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到2013年民族乡行政村通村油路率达到50%以上,2015年达到70%以上的目标”,但我乡到现在才修通3个村的通村水泥路,还有9个村尚未修通。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到的:“要加快建设水利项目进度,使乡所在地实现集中供水,所以行政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截至目前也只落实了4个村。 四、推进全面小康建设下步打算 下步,我乡将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大力实施“三大工程”,立足我乡实际和资源禀赋,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扶贫攻坚,精准扶贫脱贫。立足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贫困户档、卡,按照“四个切实”要求、“六个精准”方式、“六个到村到户”原则、“双百双创十有”目标,力争2016年摘掉贫困帽子。 (二)注重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产业。一是以生态林下经济为主导实施片区经济发展,以宏宇药业为中心发展中药材产业、以广西独硐为中心发展茶叶产业、以龙额为中心发展油茶产业、以雷洞为中心发展竹鼠、本地鸡等特色养殖业;二是以绿色无公害品牌发展蔬菜和辣椒产业;三是以纯手工工艺发展竹、木工艺加工产业。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积极对接,加快通村水泥路和农村路网工程建设步伐,降低发展成本;二是扎实推进安全饮水、寨内道路和环卫设施建设步伐,提高生活质量;三是加大农村消防和地质灾害治理的投入力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加大中心校和各校点校舍、操场、图书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二是充实师资力量,特别是瑶族双语教师,力争瑶族教育有突破,全乡教育上台阶;三是切实推行干部帮扶机制,实行乡镇干部“一对一”帮扶瑶族学生,让瑶乡水寨孩子的教育得到保障;四是积极向上争取对接相关高校给予特殊政策倾斜,招录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学生,并争取民族政策予以招回,服务建设家乡。 (五)强化基层重点工作。一是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严格规范乡村干部,调整、充实、优化股室负责人和村两委负责人,充分调动干事创业激情,凝聚群众发家致富热情,真正实现“干部创事业、群众创家业”。二是积极推进法治化进程,既要让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和依法办事能力;又要让群众受到普法教育和法治理念引导,使群众知法尊法守法;还要让老百姓是用法维权,用法律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突发群体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三是认真落实好民生项目和民生资金,切实保障各项资金惠及到老百姓身上。四是积极好抓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充分发挥村两委战斗堡垒和村级专职治理员作用,为经济社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五是切实抓好环境提升工程,以村民自治为主,村规民约、款约等为辅,通过小手牵大手、各扫门前雪、寨老监督员等形式改变农村卫生面貌,建设美丽新农村。 (六)用开放带动“黔桂边贸小城镇”建设。利用厦蓉高速黔桂两个收费站之间的间距地理优势,力争从区间内开口引至雷洞境内规划建设“黔桂边贸小城镇”,初步构想拟定四个板块:一是小城镇板块(增强公共服务功能、解决生态和地灾移民问题、提高消费增量);二是物流转运板块(解决南部乡镇无物流中转站问题、带动沿海劳动力密集型小企业落户、带动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入住);三是农特产品交易板块(填补南部无交易市场空白、力争建成绿色生态产品配送中心);四是乡村旅游板块(利用美样寨和归格寨独特的田园风光和地理区位优势打造集观光、体验、娱乐、康体、养老、度假、接待为一体的美丽乡愁体验园),小城镇的建设,将使之成为沿海入黔第一城、百里侗寨的起始点。 (七)用好用足民族政策打造瑶族水族新村。黔东南虽然是苗族侗族自治州,但瑶、水、壮、布依等少数民族也有较大比例,民风民俗、建筑风格、美食、医药等民族文化各有特色,目前西江苗寨、肇兴侗寨已独具代表,雷洞是瑶族水族乡,力争利用少数民族发展基金、国家省际边界移民工程、生态移民工程等项目资金在“黔桂边贸小城镇”板块周边且厦蓉高速可视范围内建一个70户左右规模的“瑶族水族新村”,将一些有文化、有技能、有发展意识、有创业决心的党员先锋号、致富带头人、产业领头雁、民间艺人、民族药师、民族美食家等特殊群体引导入住新村,同时收集各地瑶族水族文化精华,建成一个瑶族水族文化博物馆,并让民族文化在新村的村寨风貌、建筑风格、生产生活、休闲娱乐、康体养老等各个方面得到体现,使新村成为我省瑶水文化的一个缩影,让游客高速驻足、入村体验、乐不想走、走而再来。 总之,雷洞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任务艰巨、涉及面广,我们将进一步统筹协调,安排好重点目标工作任务,各部门和各村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规划,坚持不懈、通力协作,打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战。同时,建议上级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规划等方面给予我乡支持,打造雷洞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