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贵州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走进铜仁

18.08.2015  11:41

建设电商高速路 云端闪耀新未来

——2015年贵州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走进铜仁

    8月17日,贵州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率2015年全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第一组代表走进铜仁高新区电子商务产业园。该园区线上与线下结合、下行与上行结合、销售与生产结合、境内与境外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政府提供服务与市场充分竞争结合模式赢得代表高度关注。邓刚 摄

    8月17日,贵州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率领2015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第一组代表,从贵阳搭乘动车走进铜仁市,观摩市主抓项目。

    与先期出发、主要观摩以县级为主抓项目的第二组、第三组一起互相呼应,本轮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掀起高潮。

    分类、分组观摩,盯紧各级各类园区和项目,是这次观摩会的亮点。

    动车屏幕上不时跳动至3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数字,也是贵州加速发展的新脉搏。

    一路走,是绿色长廊也是产业长廊;

    一路看,是新的变化也是新的希望。

    “观摩会年年举行年年看,每次看都有新特点、新变化、新思路,大家用全球视野看贵州,身体力行干好贵州事,筑好贵州梦,在看中提振了信心,在干中振奋了精神”——这是观摩代表们的共同感受。

    在铜仁这片土地上,“互联网+”、大数据、“线上线下”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成为当地干部、投资者口中的高频词。一个个项目,就是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要的真实写照。透过观摩,代表们俨然看见了一个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铜仁。

    农村电商乘云上“不负大山不负亲

    松桃百合、德江天麻、跑山牛肉……这些来自铜仁本地的特产,虽然有着良好品质和口感,一段时间以来却无人问津。

    铜仁自己的购物平台“仁义购”,打出了“不负大山不负亲”的醒目口号。

    凤来“借巢生蛋”,把“”资源变“”产品。在铜仁高新区电子商务与信息产业园,让代表们眼前一亮的,不仅是琳琅满目的当地农产品,还有发展方兴未艾的电商产业。

    目前该园区已经吸引了阿里巴巴农村电商铜仁运营中心、宅尚电子商务产业园及IBM大数据培训中心、武陵山农特产品展示及配送中心等项目入驻,一个集培训、孵化、销售、物流为一体的电商产业平台跃然而出。

    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在观摩中思考了很多。他说,发展电子商务,更能够改变时空概念,颠覆传统的地理认识。“过去,我们的农产品只能在路边卖、在线下卖;有了电商,我们面对的就是中国大市场。电商和农村农业的结合,意义重大而深远,可以真正实现农业接二连三的作用。

    “电商是实现新发展的好机会,我们要抓住机会不能滞后,线上线下相结合,把我们的电商做强做大。”省政协副主席谢晓尧说。

    “武陵山区有很多农特产品优势,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的效益最大化,这样的形式非常好。”毕节市市长陈昌旭感慨。

    铜仁邮政电商物流配送中心,精美而富有特色的产品包装盒就像贵州产品的“特色条形码”,而一张张邮寄单则把贵州这些条形码满满根植在每一位消费者心里。

    铜仁的做法让遵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魏树旺感触很深,他说:“打造电商关键要突出特色才有竞争力,遵义已经规划了40多万亩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着力打造一个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识别度的,以遵义酱香酒、茶叶、竹制品等为特色产品的电商平台。

    “电商是吸引年轻人创业就业的行业。”一位代表的话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在该园区,一批批大学生通过电商创业,从农产品到美术作品,年轻创业者们出售的产品只有想不到的,没有网上买不到。

    从“电商市长”、“电商县长”到“电商乡长”、“电商村长”,铜仁正着力打造特色电商镇和电商村。陈敏尔在观摩后发表了即兴点评。他说,电子商务是贵州实现弯道取直的很好途径,发展好电子商务需要有几家引领性企业带动,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电商的定位、合适的发展模式,要通过平台来招商,实现线上线下,传统和现代,上行和下行有机结合。

    一路看,贵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马长青感受到了互联网+模式的广阔前景。“利用互联网+的形式,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投资者越来越青睐我们贵州。”

    省供销社党组书记、副主任苗宏认为,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供销社主导全省农村电商发展,这既是全省供销系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的重大机遇,也是供销人更好履行为农服务的重要职责。省供销社有信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1.7万个实体店、站点,1400多个乡镇中心服务站,通过信息化改造,全部串联起来,建设一个功能强大的贵农网,让农特产品卖得出、卖得快、卖得好,真正让农民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