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办农业项目深耕农村未来

12.01.2016  12:06

               

  毕节市鼓励农技人员扎根基层“干帮带”

   领办农业项目深耕农村未来

  1月5日,七星关区农牧局办公室里,传出阵阵掌声。掌声缘于该局果蔬站研究员周启江的一封“请愿书”:

  “工作以来,从事了22年的蔬菜种植研究工作,但是自己的优势一直未得到充分发挥,只是指导,每逢下乡,满眼都是贫困群众的艰难,很多时候,为自己不能为群众做些实实在在的贡献感到羞愧。现在,市里出台了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的政策,我的农业科技特长有了舞台,我决定用我擅长的技术,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并非是空谈,周启江随信附上了一份计划书:“我决定在交通便利的田坝桥镇硝灰洞村建立蔬菜基地。”

  计划书中谈到,硝灰洞村距离市区12公里,现有贫困户133户354人,交通便利,气候凉爽,在发展高山冷凉蔬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周启江分析,根据毕节市区春秋两季蔬菜供应短缺的特点,可以重点种植毕节白萝卜,配套种植香菜、豌豆苗、西兰花、白花菜等特色蔬菜,依托毕节中心城区‘菜篮子’市场和冷凉蔬菜外销市场,以硝灰洞村为核心建立高山冷凉蔬菜示范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致富……

  这封看似普通的“请愿书”,却有一层深意——它是毕节市推动农技人员服务“三农”行动的缩影。

  毕节市着力从完善组织保障、推动作用发挥、强化考核监督等方面寻求突破,推动农业专家服务基层。据统计,目前,该市有领办创办农业发展项目意向的共533人,其中385人已经提交创业申请,129人获得批准,70个农业示范项目正在扎实推进。

  走出来,自有另一片天。织金县农技人员左川在桂果镇马场村有了新的“归宿”。

  去年,提交项目发展计划等相关材料获得批准后,左川立即启程,与50家农户一道养殖织金白鹅。他认真了解掌握每一个示范户的家庭情况、示范规模、收入情况、畜禽水平等,为科技示范户悬挂标牌,公开自己的联系电话,方便农户随时咨询养殖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每到不同季节,左川会填写农事提示,并针对农户的具体情况实施织金白鹅养殖管理。“我打算从1月开始,每个月向农户发放鹅苗1000羽以上,提供饲料,到回收成品鹅时再结算,同时提供全程免费的防疫、诊疗技术。”左川认为,这样的政策切合精准扶贫、打造农业板块经济等发展需要和群众需求。

  当记者问及离岗领办项目的待遇时,左川有些不好意思:“没给单位做事,照样领钱,单位很通情达理,我没半点后顾之忧!”

  根据政策,和左川一样离岗领办创办农业发展项目的农业专家,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工资待遇不变,并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享有同等权利。

  “但绝不是放任我们离岗。”左川告诉记者,单位会根据创办的农业发展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考核与监督。

  记者在《毕节市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实施办法(试行)》中看到,政策对农技人员创办领办项目规模、带动农户、服务进度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现实中,农业专家服务基层往往面临诸多难题,除了给予组织保障,领办项目还可以享受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相关扶持政策,在贷款规模、项目资金、奖励扶助、政策优惠等方面与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同等对待。此外毕节市财政每年还会从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中对其给予重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