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贵州江口新建饮水安全工程365处惠及农村群众10.4万人

18.02.2016  15:44

      “我们用水再也不用看老天爷脸色了,也不用到二三里以外的地方挑水了。”江口县怒溪镇大竹山组村民刘光元喜笑颜开地说。刘光元告诉记者,因居住环境恶劣,组里原来用水的艰难不可想象,紧张的时候,一瓢水往往要反复使用几次,吃水都成问题,更别说洗衣服洗澡了。现在24小时供水,一开水龙头,水就来了,许多村民都用上了洗衣机、太阳能。

    据统计,“十二五”,该县投入项目资金近5000万元,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65处,让10.4万农村群众喝上了安全放心的水,占规划的100%。

民生为先  强力推动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经过今明两年努力,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喝上干净的水。”

为切实兑现这一庄严承诺,江口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将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十大民生工程”之首,强力推动。

“2016年要基本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这不仅是国务院向全国人民的庄重承诺,也是江口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的庄重承诺。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有信心,打赢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和保卫战!”县城乡供水管理中心副主任曾迅满怀信心地说。

为确保每年年度任务顺利完成,该县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建立和完善了县、乡(镇)、村三级组织网络,形成上下联动、各方参与、齐抓共管、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为工程快速推进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严把质量      建设精品

各地按照国家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对规模以上的工程严格落实“四制”,规模以下的小型项目采取“一项目一法人”、打捆招投标和巡回监理等方式,切实落实由政府主导的质量监督工作机制,积极推行材料设备第三方检测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为规范工程建设,该县牢固树立民生意识、质量意识,抢时间、抓进度、赶工期、保质量,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县水务局会同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深入到各有关乡(镇)村,对各项工程进行了勘测,对水源的可靠性进行了认真分析,对供水方案进行了多方位的论证、优化,编制了实施方案。县水务局技术人员与监理工程师,靠在施工工地,进行技术指导,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各分部工程采取阶段验收的办法,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工程质量的可靠性。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行对工作推动不力、建设进度迟缓的部分乡镇,除通报批评外,还采取约谈、函告地方政府等措施督促督办。同时,集中力量,成立督导检查组,紧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进度,扭住薄弱环节,全程跟踪检查,实行常态化督导,增强了各地推动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有力促进了工程建设进度。

强化管理 长效运行

俗话说:“一年建、二年修、三年吃水犯了愁”,真实再现了“重建轻管”的危害。管理跟不上,工程投资不仅在数年后打水漂,更直接影响群众饮水安全。

“十二五”以来,江口水务部门加强运行管理,创新管理办法、维护基金“三落实”,确保效益发挥和供水安全。

管理上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用水户协会政策,制定了《江口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水户协会章程》和《江口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水公约》。同时,对已建成的饮水安全工程,因地制宜地落实了三种管理模式:对一些小型的水池确权给受益农户,户建自管;联户分散供水工程确权给受益农户共同所有,联建轮管;将跨村和涉及面较大、供水人口较多的集中供水工程确权给村民委员会、水管所和农民用水户协会专管。除此之外,根据《水费收缴办法》建立收费制度,全县所有工程均实行“一户一表,计量收费”收费制度。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有效保障了供需双方的利益,实现了供水工程长效运行。

      据了解,通过颁发产权证,明晰工程所有权、工程使用权、工程管理权,目前全县已落实户建自管89处,联建共管16处,协会专管216处。(刘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