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向全球发布LAMOST首批巡天光谱数据

20.03.2015  15:57

国际在线消息:黑洞、白矮星、暗物质……这些天文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内容,在宇宙中究竟是如何分布的?我们地球所处的银河系又是怎样形成的?1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向全世界发布LAMOST首批巡天光谱数据,为天文学家研究上述问题提供重要依据。据悉,此次发布的光谱数量超过目前世界上所有已知恒星巡天项目的光谱总数,创世界之最。

光谱,是指复色光经过棱镜等色散系统分光之后,形成的按序排列的单色光图案。比如平日的阳光经过棱镜,就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7色光。它对探测物体或天体内部元素、揭示物质构成具有重要意义。

19日,中国自主创新研制的郭守敬望远镜(英文简称LAMOST)面向全球发布首批巡天光谱数据集(Data Release 1,简称DR1),用户可登陆http://dr1.lamost.org/网站进行查询和下载。中国科技大学教授、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副主任褚耀泉告诉记者,此次发布的光谱数据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探究银河系的起源。

人生下来就有个兴趣,想知道人类到底从哪来的。我们都在地球上,地球在太阳系里面,太阳是银河系里面的一颗恒星。天文学家研究的重点就是银河系、星系的形成。有了光谱以后信息量非常大,就可以研究很多问题,像寻找类星体,研究银河系是怎么形成的,它的结构是怎么样。

记者发现,此次发布的数据已于2013年8月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优先发布。对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介绍说,望远镜观测数据优先对国内发布是国际惯例。而与国际同类天文数据公开发布的时间相比,中国的这次发布并不算晚。他同时希望,通过发布能够产生更多的成果。

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能通过这个网站下载数据,这个数据发布对全球发布,首先表明中国大型巡天望远镜所获得的大规模海量数据将被更多的国际天文学家所使用,也充分显示了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自主创新能力,相信DR1(会)产出成果。这项工程是国家投资建设,我们也提倡数据开放共享,而且是不收取费用,让科学家把数据拿回去研究,最终得到成果。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巡天光谱数据包括220万条光谱。其中,质量较好的、信噪比大于10的恒星光谱有172万条,超过目前世界上所有已知恒星巡天项目的光谱总数。同时,在首批数据集中,还包括108万颗恒星的光谱参数星表,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恒星光谱参数星表。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主任赵刚表示,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利用这些条光谱取得了一些较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比如:在仙女星系和三角星系区域内新发现近2000颗类星体;发现了300多颗白矮星;发现一颗距离地球最近的超高速星等等。他还透露,天文学家还通过光谱找到了两颗极贫金属恒星,对认识早期宇宙极为重要。

我们在极端贫瘠主星搜寻的时候,找到两颗金属含量不到太阳万分之一成分的恒星,这些星体可能是最初照亮我们宇宙的天体,对我们认识早期宇宙非常重要。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表示,目前,LAMOST正在进行正式巡天第三年观测,其获得的“第二批数据集”业已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包括413万条天体光谱,其中高质量恒星光谱327万条,将于2016年7月下旬对全球发布。

安放于兴隆观测站的LAMOST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光谱巡天望远镜,它应用主动光学技术,实现在观测中镜面曲面连续变化,其通光口径最大4.9米,视场直径最大5度。望远镜每次观测可获得多达4000个天体的光谱,也是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