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澜沧江源教育廿九载 因“情”牵念不“卸甲”

04.07.2015  23:54

中新网青海杂多7月4日电 题:“驻守”澜沧江源教育廿九载因“”牵念不“卸甲

作者罗云鹏

青海玉树州每年在采挖冬虫夏草的时候都会给学生放为期一个半月的“虫草”假,假期结束后,巨占元从老家再一次回到1400多公里外的工作岗位上,开始筹划起新学年的工作任务。

已近天命之年的巨占元祖籍青海乐都,现任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萨呼腾镇实验小学校长,此间地处澜沧江源,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为纯牧业县,巨占元已在此“驻守”教育29年。

巨占元回忆,1987年时他至玉树州囊谦县任教,后选择条件更为艰苦的杂多县,“虽然父亲不识字,但从小给我们姊妹8个灌输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这也是我毕业后就选择了藏区的原因。

对于巨占元来说,从小生活在青海河湟地区农区,初到玉树康巴牧区时并不如他想象般顺利。

周边人都说藏语,起初的几个月特别孤独,每天的生活重复在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之间。”巨占元说,“不仅如此,当时很多牧民对于教育的看法还停留在寺院教育层面,对于学校教育还很陌生。

如何将自己“推广”出去是个“大工程”,“牧民对我这个汉族老师还不认可,我只能厚着脸皮去求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可能也是牧民们看到了我的诚意,才开始逐渐接纳我。

巨占元眼里,30岁是他人生的重要分界线,“30岁之前我也想过离开这个地方,但是30岁那年所发生的一些悲欢离合之事让我改变了想法。

令巨占元记忆犹新的是自己父亲去世时,当地牧民家长听闻此讯,在他前去奔丧之时已为他安排好去西宁的拉货车辆,并备好归途所需餐食;同一年巨占元也在杂多完成了他的婚姻“作为一个背井离乡的人来说,当时我什么都没有,牧民们知道我要结婚了,这家送酥油,那家送炒面的,让我办了一场简单却又厚重的婚礼。

我想这就是牧民们对于信任最淳朴的表达方式,虽然那时候虫草价钱很低,很多人家里才只能解决温饱。”巨占元说,“他们(牧民)给我的情是我留在这里的最大动力。

据了解,巨占元从教29年已培养了近千名学生,现在巨占元最为欣慰的是他的学生已经遍及所在县城,“我的学生在这里有做教师、警察、官员的,还有一个曾在菲律宾留过学。

巨占元今虽已近退休之期,“一想到快要离开这个地方了,说实话还挺舍不得,我早已在此从一个他乡人变成了本地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