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飞行员骸骨再现“驼峰航线” 这只脚还牢牢“踩”在军靴里

22.10.2015  07:02

核心提示

二战“驼峰航线”为中国抗战物资运送提供了强大的物资支持,“驼峰航线”的艰险,让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飞行员近3000人,也留下了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战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71年前,一架援华美军飞虎队的飞机失事,坠落在西藏若果冰川,1993年9月被发现。经过搜寻和确认,5名飞行员的遗骸和部分遗物被找到。

2015年6月,“铭记·致敬——探寻驼峰英雄轨迹”活动再次探寻飞机失事地,三个月时间搜寻到50余件美军坠机残件,找到了28块骸骨。10月22日,当年牺牲美军飞行员骸骨移交仪式,将在四川大邑县建川博物馆“援华美军飞虎奇兵馆”举行。□本报记者 黄里

搜寻队在冰川上整理飞行员骸骨。 建川博物馆供图

飞虎队员的军靴。 陈羽啸 摄

杨建朝与搜寻到的飞机残骸。 陈羽啸 摄

71年前的一天,一架援华美军飞虎队的飞机坠落在海拔4280米的西藏波密若果冰川上。2015年8月7日,在这片冰川上的碎石间,两个相距200米的位置上,搜寻队队长、58岁的杨建朝发现了两处人骨。如果不是连日的攀登,体力消耗太大,他或许会失声痛哭,“那种突然袭来的感动很难形容。

故事拉回到1944年。

那一年1月23日,27岁的富尔顿·拉尼尔机长率领弗兰克·拉莫斯中尉、约瑟夫·佩特拉下士、尤金·毕比一等兵和巴塞洛缪·吉阿克隆空勤组长四位机组成员,驾驶编号为41-24688的C-87大型运输机从印度起飞,他们飞越“驼峰航线”,将一批抗战物资送往昆明。在完成运输任务后,他们中午返航,却在途中失踪。根据当时航线的其他飞行记录,那天中午天气恶劣,雨雪雷电不断,机翼尖端可以看到放电的火花。

寻找英雄

失踪的英雄去了哪里?1993年9月17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乡仲白村西绕群培等5人,打猎时偶然在若果冰川发现了这架飞机的残骸和英雄遗骸。

冰川之上的乱石坡上散落着大量的金属碎片、手枪、钢丝绳、氧气筒、降落伞和帆布带。在高寒和冰川保护下,飞机的碎片依然闪烁着金属的光泽。猎人们报告了看到的场景。林芝军分区随即组织部队进山,搜寻到3具美军人员遗骸及80多件遗物。

消息见报后立刻震惊了世界。很快,由美国陆军“中央甄别实验室”主任威廉·乔丹率领的3人工作小组来华,对飞机残骸进行甄别,确认失事飞机是美军军用运输机,遇难美军飞行员的身份也得以认定。之后,美军3名遇难者的遗骨和部分遗物运回美国。翌年9月17日,中美联合调查组历尽艰辛,终于在失事现场周围的冰雪中又将五人机组中另外两具比较完整的遗骨找到。以寻找英雄遗骸为主要目的此次搜寻工作结束,大量的飞机残片依然留存在茫茫的冰原上。

几年前,为了铭记历史,成都建川博物馆开始筹建“援华美军飞虎奇兵馆”。在得知拉尼尔机组的相关信息后,馆长樊建川立即制定了上冰川搜集飞机残骸的计划。历经数年的周折,在新华社、电影《重庆大轰炸》制作方等机构的帮助下,今年6月,“铭记·致敬——探寻驼峰英雄轨迹”活动启动,数十人组成的探险搜寻队进驻波密县。“为了搜寻青藏高原上二战留下的遗物,这可能是中国民间组织的第一次。”樊建川说。

来自甘孜州的藏族青年队员次仁曲扎是建川博物馆的保安,他被挑选为搜寻队员,并且担任与藏族村民交流的翻译。次仁曲扎说:“当年的5位猎人现在只能联系到洛桑了,这么多年来,这位藏族汉子已经到过现场很多次。”从易贡乡到残骸现场,估计有120公里路程。经过20多年,前人踏出的小路已几乎消失,只有偶尔路过的采药人留下的痕迹。7月是当地的雨季,河流变宽了,冰川的涌动也更多一些,寻找的路途上,困难重重。7月6日,由洛桑带路,20多人的搜寻队前往4000多米海拔的现场。

杨建朝本来只是搜寻队的后勤指挥,他的任务是驻守易贡乡大本营。但是,当行动开始时,几位原来确定的“前线指挥”都因高原的恶劣条件退了下来。杨建朝坚持了下来,决定亲自带领大家上去寻找。

从易贡乡到达坠落现场,要越过无数条流入冰川的小支流。队员们的鞋和衣服从出发开始就几乎一直是湿的。离开易贡乡三个小时后,一条恰青冰川消融形成的约20米宽的河流挡在了眼前,“水温很低,根本不可能涉水过去。我们砍倒河边的一棵树,顺着树干来到河中央,就再也不能前行了。所以必须要从上游绕到河的对岸,架起简易的钢索。”次仁曲扎说。

为了节省时间与精力,洛桑负责绕到对岸,帮搜寻队架起了独立的一根钢索。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队员们一个个渡过河流,继续前进。但由于一边是冰川,一边是悬崖,几个队员差点跌落。

杨建朝与樊建川沟通后,决定一些队员退回。让洛桑等三人继续前行,争取带回一些残片,以确定现场的信息。几天后,三位藏族村民带回一个重要的信息,“飞机残片很多,现场还看到有人的骨头。”这让樊建川异常兴奋,“20多年前,上百人的搜寻,还会留下遗骨吗?”樊建川虽然有点不相信,但还是很重视,他表示:“遗骨比飞机残骸更重要。务必将可能找到的遗骨带回来!

事后,搜寻队分析认为:“在20多年前的搜寻中,不可能留下明显没有找到的遗骨,很可能是冰川消融后,一些当年被深埋的遗物又露了出来。

冰川上的感动

当杨建朝发现那只装着脚的军靴,仿佛看到71年前,壮烈的坠机场面,以及那些英勇无畏的美国士兵。

7月31日,搜寻队从易贡乡大本营再次出发,人员增加了,杨建朝带领41个人再次挑战高原冰川。无数的树丛、河流、乱石、冰川、暗流在前面,次仁曲扎就不停提醒大家,两腿跪在冰面上,这样就不容易滚落到冰洞里。有时候,一堵冰墙挡在前面,等大家都绕过去后,一些人又脱离了队伍,只好站在高处,吹口哨,摇红旗,重新集合。

第六天,他们终于到达了海拔4280米的坠机现场,一片相对平缓的地段,乱石下是涌动的冰川,飞机残骸散落在四周,一只黑色的轮胎看上去崭新如初,金属碎片还闪着光芒。搜寻工作缓缓进行。

在乱石堆中看到第一块腿骨时,杨建朝眼泪差点流下来。队员们也默默地开始分头寻找遗骨。在主坠机点外200多米远的冰石坡面,一只还插在石头缝里的军靴出现了。杨建朝跑过去蹲下来,看清了这只靴子,“一只巨大的脚还牢牢地塞在里面!

他们用专门带来的一面美国国旗把那只带脚的军靴小心地包裹起来。接下来,又在现场找到了另外一只号码小一点的靴子。飞机是在空中解体了吗?这军靴的主人是被什么力量抛开到两百米之外的?面对冰川对面的山峰,杨建朝陷入了沉思,仿佛看到71年前,壮烈的坠机场面以及那些英勇无畏的美国士兵。

如何保存那只“”?在一位军医的指导下,樊建川买了一个冰柜,将那只还穿在军靴里的脚连夜送回了成都的博物馆。历经三个月时间,搜寻队克服艰难险阻,一共搜寻到50余件美军坠机残件,找到了28块骸骨。经过四川省公安厅刑侦局专家的鉴定,这些遗骨都是北美基因的人骨。在博物馆库房里,25块骸骨和两只军靴完好地保存着,等待交接。另外三块遗骨已经送往北京,做进一步的鉴定。

永久的纪念

为了纪念“驼峰航线”和飞虎队,建川博物馆开设援华美军飞虎奇兵馆,并多次收集相关文物充实展陈。

1942年夏季,日军攻下缅甸仰光,随即攻占了中缅公路南端终点的腊戍,使这条中国与盟军联系的最后通道被切断,作战物资运输被迫中断。要打败日本法西斯,没有中国的参加是不可能的,而中国军队最缺的是战争物资。要打开到中国的运输线,无比艰险的“驼峰航线”必须开通。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的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直至我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盆地。航线全长约500英里,海拔均在4500米至5500米以上,最高处海拔7000米,峡谷深涧,山峰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驼峰航线的开辟,粉碎了日军大规模的侵略和封锁,有力支持了中国庞大的抗战战场,在稳定亚洲战场中起了重要作用。“驼峰航线”开辟后,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飞行员近3000人。

2004年,建川博物馆第一批抗战系列的博物馆建设陈列布展完成,正式向社会开放。其中由美国前建筑协会主席切斯特·怀东担纲建筑设计、樊建川馆长陈列设计的“援华美军飞虎奇兵馆”,以其独特的设计、丰富的展品将抗战时期美军援华的史实呈现给广大观众。此后几年,建川博物馆先后组织赴四川峨眉山、西岭雪山、宝顶山搜集抗战援华美军的文物,将新收集到的有关文物,充实补充援华美军飞虎奇兵馆的陈列。其中在宝顶山搜寻到当年为国民政府运送物资钱币的坠毁飞机,历经艰苦,切割下飞机尾部件,设计出新颖的“飞v”创意展品。

此外,2015年8月16日,建川博物馆还举行了隆重的“铭记·致敬——探寻驼峰英雄轨迹”公益活动凯旋仪式暨《折翼——找寻C-87》大型装置展揭幕,部分飞机残骸赠送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国内抗战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