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凉乡 脱贫有道

06.04.2016  13:51








 

【视点导语】

春天的贵州大地,白的梨花、粉的桃花、红的樱花杜鹃花……生机盎然,美丽多彩,这片土地上无数个曾经贫穷落后的深山苗寨侗乡,如今正成为众多游客纷至沓来的“桃花源”。

生态优势真正成为贵州后发赶超的“秘密武器”,在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中显现出巨大的威力,绿水青山扎扎实实变成了金山银山,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我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保住青山绿水、发展生态产业,力推绿色扶贫,县乡基层干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正根据自身优势,通过一个个美丽乡村的建设,闯出一条条独具自身特色的脱贫道路。

读者朋友,本期视点“解剖麻雀”,聚焦的是岑巩县客楼镇依托生态优势,超常规发展脱贫致富的故事。被誉为“高原凉乡”的客楼镇过去是极贫乡镇,如今的客楼镇农民,盖起小康楼,买上小轿车,坐在家里通过网络把自己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同时把时兴的“洋货”通过网络买进家来,现代生活方式已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贫困走向小康,不懈的探索和风雨前行成就了千年梦想。

蓝天可作画,翠峰可写诗,空气可养心,绿水可煮茗……客楼风景惹人醉,处处是金银!

3月19日,岑巩县客楼镇万亩桃园花开,置身美景,来自广东潮州的游客朱胜雄忍不住赞叹。

3月初,一场由客楼镇合作社农民发起的民间“桃花仙子网络选秀”活动爆红了网络。全国各地近百名“秀女”报名参赛,上百万网民上网刷屏互动。全国各地5万余名游客来到现场观光,给当地群众创下了800余万元的旅游收入。

这场看似简单的民间“网络选秀”活动,其实是推动“凉乡秀色”出山,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智慧推手。

当游客畅游其中的时候,他们发现这个极其偏远的高原小镇,生活着一群朴素幸福的农民。青山绿水间,他们出门进屋开着小轿车,住着小康楼,电商做生意,网上“”生活,时髦又惬意,堪与城市人媲美。

客楼镇位于岑巩县西北部,距县城74公里,是该县最为偏远的乡镇。镇内地势平坦,海拔在850至1500米之间,年降雨量129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4℃,无霜期在260天左右,素有“高原凉乡”之称。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该镇曾是一个极贫乡镇。

如今,据最近统计,2015年,客楼全镇财政收入由2011年的492万元提高到826万元,年均增长66.8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2553元,增加到2015年6894元,增长2.7倍。

发展高速度从何而来?笔者调查发现其中有道。这“”,就是镇党委镇政府依托当地良好的资源优势,带领群众巧打“生态牌”,走“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脱贫之“”。

传承故事

生态保护有道

良好的生态是客楼镇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全镇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位居全县前列。熟悉当地生态环境的《客楼镇志》主编杨秀祥如数家珍:“客楼镇有‘红豆杉王国’的美誉。这里生长着多种珍稀植物,还发现一株桫椤树。全镇要数野生红豆杉数量最多,五六个成人环抱的千年红豆杉3株,碗口粗的有1000余株,拇指粗的在万数以上。有两个红豆杉群落,数量都在60株以上。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生态奇迹。

朴素的客楼群众很早就懂得,生态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脱贫致富之根。保护生态环境,他们有着古朴而原始的智慧。下寨村一位84岁的梅姓老人说,当地吴、梅二姓人于康熙初年沿龙江河移居在此。相传一天晚上,吴姓先祖得威远侯杨再思托梦,说其途经此地,将头巾放在下寨庙湾的红豆杉树上。梦醒后,吴姓先祖将此梦告知乡亲,众人均认为是他们无比崇拜的“飞山公主”显灵,跟随他们到此,用神树福荫子孙后代。于是供奉香火,年年祭拜,从此红豆杉被四方群众谓为“神树”。

道光三十年(1850年),吴、梅二姓群众自筹资金建起飞山庙,每逢农历十月二十八,下寨及客楼周边群众杀猪宰羊、搭台唱戏隆重祭祀,历时至今160余年香火不断。

飞山公主”显灵和红豆杉“神树”的故事在客楼境内流传至今。群众视树为“神灵”、认树作亲人的意识,已成当地群众生命中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一种精神寄托,一种行为自觉,一种生命智慧,不需要规章制度,也不需要法律强制。

每逢过节、天旱、外出工作,当地村民都会来到这棵树下烧香叩拜,祈福平安,祈求风调雨顺。”下寨村村民杨成德说,“这是村寨的‘神树’,很有灵气。

杨成德口中的“神树”正是客楼镇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经专家考证,这株红豆杉已有1400余年树龄,被称为“千年红豆杉王”,是亚洲第一大红豆杉。笔者现场勘测,这株巨大的红豆杉树围5.85米,树干直径1.86米,需要5个成年人牵手才能合抱,树高约30米,偌大的树冠枝繁叶茂,如巨幅绿色伞,覆盖了约500平方米的地面。

野生红豆杉生长条件苛刻、生长地域窄小,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因何在客楼镇出现“千年红豆杉”和红豆杉树群落?下寨村村支书周国学一语道出缘由:独特的地理位置、润湿的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群众强烈的对树崇拜意识,是红豆杉树得以繁衍生存的主要因素。

村民把树当作“神灵”崇拜,在村民周国学看来是村民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的一种高明智慧。“正是这种图腾崇拜意识,不需要任何人为的规章制度就能使这些国家一级濒危树种在这里得以茁壮成长,也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环境。”周国学说。

看到客楼镇如此完美奇特的生态景象,游客纷纷感慨:连现代文明社会都很难做到的一些事,居住在大山里的村民们却轻松自然地做到了。

濒危植物红豆杉,在客楼这片纯朴得近乎原始的地带,幸运地生长着,给人类带来无比美好的福音。古老的红豆杉和它的传奇故事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探幽寻奇,都以一睹它的雄姿为荣。当地群众酿造的红豆酒,香飘山外。一些种植能手育出苗木出售而发家致富。他们保护了红豆杉,红豆杉也给了他们无比奢侈的馈赠。

至今,在客楼的村村寨寨,老人们还经常会给孩子讲起有关红豆杉的故事:这些大树都是有灵性的,如果你白天砍了它一刀,夜晚它就会像人一样哭泣;如果你把它砍倒,寨子和人畜就会遭殃……民间群众通过故事传说,保护着这些珍贵树木代代生息繁衍。

当地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将特色民俗文化与现代管理手段科学融合,建立起生态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对全镇境内的古大珍稀树木进行调查摸底和精准定位管理,守住了“高原凉乡”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画卷,为“凉乡”群众脱贫致富打牢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以主生次

产业发展有道

开着轿车干农活,这在过去的客楼是不可想象的景象。

如今,村民们盖起小康楼,买上小轿车,坐在家里通过网络把自己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同时把时兴的“洋货”通过网络买进家来,这些现代生活方式已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客楼群众发家致富的主要渠道,靠的是发展产业,其中的支柱产业是水蜜桃。

谈起水蜜桃产业,受益群众都会笑得合不拢嘴。水蜜桃不仅让客楼果农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还催生了林下养殖、乡村旅游等次生林业产业,让他们迅速摆脱了贫困。

客楼的水蜜桃产业,是从安山村陈智的一段经历开始的。1993年,陈智从湖南水果市场得知水蜜桃市场好,就是储藏时间短,季节一过就没货了。陈智眼前一亮,客楼海拔高、气温低,如果种植成功的话,就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他投入10万元率先建起60亩示范园。3年后,桃树挂果,创收8万余元。

陈智的成功经验,引起客楼镇的高度重视,立即引导和组织群众推广种植,采取“果品+养殖”的模式,增加水蜜桃种植面积,并注册“思州颐红水蜜桃”商标,成立了岑巩县楼外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如今客楼镇已有78家农户投资近700万元,种植水蜜桃1万余亩,建成“农家桃园”景点50余个,其中200亩连片示范种植点7个。去年已有5000亩挂果,年创收近2000万元,水蜜桃一跃成了客楼镇的支柱产业。

客楼镇不仅大力发展思州水蜜桃,同时种植烤烟6100亩、油菜1000余亩、水稻5000余亩,核桃、茶叶等经济林3000余亩。丰富多彩的产业已成为优势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更为发展养蜂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去年养蜂10群,创收2万元的下寨村龙山组蜂农罗德连说起养蜂就乐不可支,称养蜂是酿造了增收致富的“甜蜜事业”。“别小看养蜂,这可是技术活,更是创收的好产业。

养蜂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是绿色无公害的阳光产业。目前,客楼镇已建成蜜蜂养殖基地,养殖种蜂52群,除选留本地优良蜂种外,还到浙江和广西引进优良蜂种,不断提高蜂蜜品质和产量。蜂蜜不仅是保健食品,而且是药用价值很高的“百草药”,每公斤售价在200元左右,50余户蜂农户均可创收2万元,可观的经济收入带动了客楼养蜂产业新发展。

在桃园里养鸡真是一举两得,既让鸡捕虫,鸡粪又能肥土,实现互补共赢。”走进客楼镇安山村陈新文的果园,只见一群群本地思州鸡在桃园里寻食、嬉戏。

思州鸡原来是长在客楼的“铁公鸡”,有毛色美观、产肉量高、肉质细嫩且营养价值高的特点,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2011年以来,客楼镇和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合作,通过10个月对“铁公鸡”的遗传育种实验和科学测定,认定“铁公鸡”品质为特优,并申报获得“思州鸡”专利品牌。先后投入近100万元对思州鸡产业基础设施以及鸡苗的采购等进行完善,建成思州鸡原种扩繁场。

我的鸡卖价非常好,2014年创收30多万元。”思州鸡原种扩繁场负责人代文权说,贵州大学给我们提供技术服务,政府搭建销售平台,让思州鸡成为林下致富产业,产品除销售到周边县市外,还远销重庆、贵阳等地。

目前该镇按照“合作社+专业户+农户”的模式经营,林下养殖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思州鸡养殖专业户10余户,年出栏思州鸡9万只,产值600余万元。

同时,还发展林下养牛、养猪、养羊等专业户20余户,成立专业合作组织4个,带动了800名林农发展林下养殖业,畜牧业总产值实现1120万元。

农文旅融合

农村脱贫有道

客楼四季分明,美景随时令变换。春季万亩桃花盛开,姹紫嫣红,花香万里,一片花的海洋;夏季万顷绿色,空气清凉,形成天然大“氧吧”;秋天层林尽染,稻田金黄,客楼如诗如画;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简直就是童话世界了。

客楼美景依托该县四通八达的交通便捷条件,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赏花摄影、休闲度假。农户开办“农家乐”,购买服务车,开始接待和服务旅客,不知不觉,客楼的乡村旅游火了起来。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客楼的腊肉、香肠、思州鸡、蕨菜等土特产成了游客喜欢的“香饽饽”,一时走俏市场。

客楼还是当地文化先发地之一,古为夜郎辖地,后为土司治地。明清时期,这里还是西南至湖广最重要的盐路和商道的重要节点,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汇合,育成五彩缤纷的特色文化。如今仍传承着寺庙祭祀文化、“树神”崇拜文化、土司文化和各种节庆活动等。

看准优势,客楼镇党委政府通过组织引导群众开展“桃花节”、“桃王争霸赛”等特色乡村旅游活动,提振了客楼镇的旅游名气,也增加了农户收入,但效果不是太理想。众多美景,大好“秀色”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如何将独特的民俗风情、生态美景、绚丽的田园风光和众多的产业景致变成经济优势?经过长期探索和思考,客楼镇决定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新路,以互联网为推手,通过举办“桃花仙子网络选秀”等活动,集聚人气,走“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之路,把客楼的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产业景致和特色产品变成旅游产品,让广大群众从旅游中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3月初,该镇通过民间“网络选秀”活动助力“桃花节”,试水“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成效。18日至19日,“岑巩县首届桃花节”在客楼镇举行,民间群众开展了“祭树神”、“桃花仙子选秀”、“醉美桃花摄影大赛”及“果树认养”等特色活动,吸引了中央及省州20余家媒体前来采访,百名艺术家赶赴实地采风,5万名游客从四面八方云集凉乡游玩,百名佳丽、万亩桃园、百里翠峰令他们醉游其间、乐不思蜀。

一场桃花节达到了“双赢”的理想效果,游客对高原“凉乡秀色”赞不绝口,当地群众获得旅游收益,乐不可支。 “太美了,你们没来真是损失!”19日,陶醉在万亩桃园中的广西游客刘艳梅通过电话向远在家乡的朋友炫耀。她告诉笔者,广西本身就与贵州接壤,又借助贵广高铁的便利,来客楼旅游相当方便。她就是在网上得知了岑巩举办桃花节的消息,又恰逢周末,便前来观赏。

这里很有气势,很美。”连片的万亩桃园让来自凯里的游客陈素珍为之震撼。“每年春季我都喜欢春游、赏花,而这里如此大规模连片的桃园还是第一次欣赏到。”陈素珍说。

生意从来没这样好做过,平时我卖小吃也就卖个两三百,今天我一下卖了三四千。”在游人如织的桃花园景区摆摊的小贩陈正科乐呵呵地说,“我希望这样的节日活动越办越好,越办越多,我们也好发财致富。

客楼镇党委负责人称,这次桃花节保守估计游客有近5万人,按人均在客楼消费200元,预计为当地群众带来旅游净收入就有800万元。他表示,将坚定走好“农文旅”一体化产业发展之路,结合客楼发展现状,依托桃树种植核心区优势,把连片桃园资源用足;通过举办各种乡村旅游活动,发展山地旅游、观光旅游、农耕体验旅游等,达到以农促游,以游促收,争取早日实现农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