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农业搞起来

13.10.2014  19:16

    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实现“高效农业搞起来”,有必要弄清楚我们的基本州清。黔西南是典型的山区,耕地破碎,自然灾害频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基本州情。要帮助贫困人口加快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必须围绕贫困落后的主要矛盾和加快发展的根本任务,充分利用黔西南州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多样、生态环境趋好的优势,遵循山地经济规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并将其作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扶贫攻坚的一个重要出路。

    遵循山地经济规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州委、州政府从农业自然条件的实际出发,以工业化手段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到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全州已建成各类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00多万亩,形成了以草地畜牧业、茶叶、薏仁、蔬菜、蔗糖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全州现有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23家。2013年,粮经比由上年的49:51调整优化为45:55;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0元,比上年增长15.9%;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72%。

    高效农业如何“”?要以山地经济为特征,立足黔西南州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促农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特色产业带建设为平台和抓手,按照布局规划科学、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含量较高、经营机制完善、产品商品率高、综合效益显著的要求,做大产业规模、创建优势品牌、强化科技服务、加大财政投入、整合项目资金、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努力打造生产标准化、产业集群化、布局区域化的山地现代高效农业新格局。到2017年,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烟叶产量达100万担,蔬菜、核桃种植面积各100万亩,甘蔗、薏仁、油茶、茶叶、中药材、水果种植面积各50万亩,肉羊、生猪规模化养殖出栏各100万只(头);农业园区建设不断扩展,建成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50个;产业带建设取得新突破,建成10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建成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高效农业如何“”?要突出八项重点工作。一是强力推进特色产业带建设。以州内高速公路、县际主干道公路沿线和城镇周边、景区附近为重点,选择晴兴、惠兴、沪昆、汕昆、兴(仁)安(龙)、安贞、册望7条主干道公路沿线,晴普兴、贵州精神文化长廊、贞册望蔗叶(尖)配套牛羊养殖区3个区域,集中打造10条产业带。二是着力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打造20个省级园区,在此基础上,从今年开始着手再创建,到2017年底,州、县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达到30个。三是打造黔西南州农旅一体化园区。以县级为单位,各打造1个以上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主导产业突出,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3A级以上的休闲观光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四是积极打造黔西南州生态型农产品品牌。五是强化农业产业科技平台建设。六是着力开拓农业产业市场。七是严格执行各级园区建设标准。八是加强各级园区的申报和认定工作。

    “高效农业搞起来”,是黔西南州农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各地要制定完善高效农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着眼于“高效”,高起点、高水平起步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黔西南特色的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子,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