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开展 高标准推进 高效率落实 全省双拥模范创建工作蓬勃开展

30.07.2018  15:44


贵州具有双拥光荣传统。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的一系列精神,狠抓双拥工作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官兵和群众广泛参与的双拥创建和共建活动蓬勃开展,双拥宣传教育深入普及,双拥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军地相互支持更加有力,“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县)9个(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金沙县、铜仁市思南县、黔西南州、黔东南州从江县、黔南州福泉市),其中福泉市为8连冠(获此殊荣的县级行政机构全国仅有2个),贵阳市、遵义市为7连冠。有省级双拥模范城(县)45个。

加强领导 措施得力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关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作为巩固国防建设、促进发展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大事来筹划;作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融入军地各项工作。通过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双拥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双拥工作蓬勃发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为确保双拥工作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省委根据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工作变动的实际,对领导小组领导进行及时调整充实。形成了省委副书记、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省军区政委、省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副省长、省民政厅厅长任副组长的领导机构。目前,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担任组长。各级各驻军部队始终坚持做到双拥工作“五纳入四到位”即将双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全民国防教育体系,做到组织机构、政策落实、运行机制、经费保障“四到位”。全省各级双拥办做到工作有人抓、事有人管,办公场所和办公经费得到落实。全省上下形成了党政军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单位主动抓,双拥办和基层双拥服务组织负责落实的工作体制机制,为双拥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省、市(州)、县三级党委、政府严格落实党委议军会、军地联席会、定期走访慰问、领导干部过“军事日”、军地合署办公等制度,带头参加重要活动,确保了双拥工作高起点开展、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落实。全省各地均形成了双拥工作同部署、共谋划、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化聚积军政军民团结“正能量


  省、市(州)、县三级党委、政府和驻军充分发挥本地特有的民族特色和红色文化资源,以全面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和双拥意识为目标,坚持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国防教育体系及部队教育规划,纳入当地宣传、教育、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国防和双拥教育知识。
  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后,邀请贵州电视台对被国家命名表彰的双拥模范城(县)、单位和个人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省双拥办结合庆祝建军90周年,组织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人民网等中央级媒体,开展“温暖贵州—关爱功臣”福利彩票公益金纪念建军九十周年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挑选39名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业绩的先进典型事例以及在自身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取得优异成绩代表性强的复员退伍军人,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编撰出版《光辉岁月—最美老兵》一书2000册发放各地进行宣传;并从中挑选12个典型,拍摄制作《光辉岁月 最美老兵—贵州优秀复退军人创业系列报道》专题宣传片。各级新闻宣传媒体开辟专栏、专题,有重点、有计划地宣传报道双拥活动的开展情况,宣传双拥工作的典型事迹,做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报刊有专栏”,大力宣扬双拥光荣传统,营造了浓厚的双拥社会氛围。黔南州福泉市、遵义市等还利用移动通信向用户发送双拥公益广告,扩大了双拥工作在广大群众中的认知度。贵阳市在《贵阳日报》、贵阳电视台、贵阳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设“国防时空、国防之窗”专栏,对双拥工作进行常态化宣传报道。
  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结合贵州特色红色旅游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双拥文化建设。在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息烽集中营、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建立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加强全民的双拥观念教育。各地在繁华街道、交通沿线、旅游景点、城区公交车、出租车等处设置永久性双拥宣传标识、滚动播出双拥公益广告,在公园、医院、车站、大型商场等地设置“军人优先”、“优抚对象优先”“军人免费”等标志牌,大力营造双拥宣传氛围。各地各部队坚持把经常性的双拥活动与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结合起来,在“八一”、春节期间,广泛开展走访慰问烈军属等优抚对象和部队活动,组织开展大型双拥文艺演出、国防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坚持把双拥宣传、国防教育与普法教育、全民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聚积军政军民团结的“正能量”。


全面构筑优抚对象政策保障体系


  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军始终以解决退役士兵安置难、随军家属就业难、优抚政策落实难、高素质兵员征集难、军地矛盾协调难等“五难”问题和“三后”问题为牵引,切实解决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增强军人和优抚对象的政治荣誉感。
  民政、财政、住建、农委、扶贫等14家省直机关单位联合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复员退伍军人困难帮扶工作的十条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14〕43号)。各级各部门采取“普惠”加“优待”的原则,从10个方面、通过33条措施,全面构筑优抚对象政策保障体系,从政策制度上保障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复员退伍军人享受就业创业、生活、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权益。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均制定出台43文件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各部门根据职责任务分工,进一步从政策上规范对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复员退伍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解困帮扶措施。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复员退伍军人就读子女资助工作的通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将相关人员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省民政厅联合省住建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出台下发了《贵州省优抚对象住房优待办法》和《贵州省优抚对象住房优待实施方案》;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复员退役军人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出台《贵州省农村建档立卡复员退伍军人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区)为切实将这一惠及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复员退伍军人的政策落到实处,真正为他们在住房、医疗、生活等方面解难题、办实事,均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培训和宣传,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各级、各部门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就业服务、住房保障、医疗优惠优待、节日慰问等政策措施,加大解困帮扶力度,切实为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复员退伍军人解决实际困难,抚恤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并对优抚对象开展免费体检和巡回医疗。
  采取“考试考核、阳光安置”方式,积极推进军转干部安置改革,2014年省军转办获得“全国军转安置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全面落实军队离退休干部“两个待遇”,不断健全完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
  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结合征兵工作实际,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的意见》,从建立入伍奖励机制、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扶持就业力度、拓宽安置渠道等事关战士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完善征兵工作激励机制,为部队输送高质量合格的兵源提供了政策保障。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征兵奖励办法,对适龄青年入伍给予激励,圆满完成了各年度的征兵工作任务。
  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对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高度重视,批转了贵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贵州省军区政治部联合制定的《贵州省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各地先后研究制定出台优待随军家属就业、扶持随军家属创业的优惠政策,畅通社会就业主渠道,切实维护随军家属的合法权益。


加大建设投入提高部队遂行军事任务能力


  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富民兴黔与强军发展相统一,整合资源,筹措资金,全力支持国防和驻黔部队建设。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资源上整合、力量上共用、项目上共建、成果上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地方人才、科技、装备、信息、教育、文化等领域落实国防和军事需求;各级各部门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把国防需求和国防安全评估作为重要依据,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和战斗力,逐步走出了“市场与战场相对接、民用与军用相兼容”的融合发展路子。2016年11月15日省经信委、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贵安新区共同出资,设立总规模为100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以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双促进、共发展,竭尽全力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驻黔部队训练、生活等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提高了部队遂行任务的保障能力。贵阳市仅2011年,市(区、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9.1亿元支持驻筑部队基础设施建设、训练场地和信息化建设等,不断提升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和水平。
  各地各部门采取专项经费支持、后勤伴随保障等形式,支持驻黔部队完成训练演习、抢险救灾等任务,做到了哪里有部队,人民群众的支持就跟进到哪里;部队在哪里驻训,地方的物资保障就伴随到哪里。2012年9月和2013年9月,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1000余名学员两次来到遵义,开展“重走长征路”徒步拉练活动,途经红花岗、汇川、遵义、桐梓、习水等五个县(区),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群众还自发组成慰问团到部队宿营地慰问和联欢。


各界广泛参与社会拥军氛围浓厚

  近年来,全省各地坚持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勇于开拓、有所作为,使社会化拥军得到了全面深入地扩展延伸,取得了明显实效。福泉市连续8次被命名表彰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全国仅有2家(贵州省福泉市,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社会化群众性拥军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目前,福泉市自发成立了上百个拥军优属服务队,形成了机关、社区、街道、企业等多渠道、多行业的双拥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打造了具有福泉地方特色的双拥文化和双拥品牌。六盘水市大力加强“两新”组织双拥共建宣传动员工作,130家“两新组织”、628家公司、7837名个人积极加入“爱国拥军促进会”。据统计,全省已有5090个拥军协会、工作站、服务队等拥军组织和2386个军民共建对子,常年活跃在城乡一线,创建活动已在基层深深扎根,党政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群众性“大双拥”工作氛围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