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借力京筑合作促发展 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19.09.2014  10:59

    9月,继威门药业、东方世纪、安达科技、南源电力之后,贵州兴艺景生态景观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千叶药品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也先后成功挂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

    以中关村“新三板”代办试点平台及代办转让系统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为突破口,高新区打通非上市企业代办股份申报、股份转让通道,自2013年9月8日以来,本地“新三板”挂牌企业已增至6家。

    借助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一年来,高新区融合外来创新动力与内生发展动力,激活科技创新能量,使中关村的创新“种子”在本地生根发芽,为在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中当“急先锋”、做“顶梁柱”奠定基础。

    “用好中关村要素,让中关村因子激活高新区能量,带领高新区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一年来,在中关村要素带动下,高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一路高歌猛进。

    一年前,北京·贵阳区域合作系列活动期间,高新区主动赴北京对接中关村管委会、清华控股、中国技术交易所、闪联产业联盟等机构、企业,共签约孵化器、产业、科技服务、科研等项目16个,人才团队合作项目15个。

    一年后,这些科技成果正在高新区加速实体化运行进程。高新区积极与中关村区域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嫁接北京尤其是中关村的创新能力,推动中关村的科技实力在高新区实现成果转化。

    一年前,高新区主动对接、引进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贵阳分部、贵阳信息技术研究院(一部一院)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一站一台)。

    一年后,北化高科食品安全大数据研究院、北大——富士康大数据贵州研究中心等一批平台项目相继投入运营。截至目前,高新区共聚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及研发机构101家(国家级8家、省级42家),建成9个院士工作站和13个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四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即将建成,五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正在筹建。

    一年前,中关村“新三板”代办试点平台及代办转让系统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在贵阳展开,打通高新区非上市企业代办股份申报、股份转让的通道。

    一年后,6家贵阳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同时,经省银监局批准,全省首家“科技银行”——贵阳银行科技支行落户高新区正式运营,并成立贵州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加快打造大数据产业资本服务中心。

    一年前,依托贵阳国际人才城,高新区打通与北京的人才沟通渠道。通过选派6名干部到北京挂职锻炼,高新区学习借鉴中关村国家级人才特区的政策经验,优化人才特区政策,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团队。

    一年后,通过加强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的合作,高新区为企业提供订单式培训,就地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中初级人才,同时,依托中科院贵州科技创新园、贵州科技城等平台建设,继续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目前,高新区已建成蓝领公寓190间、人才公寓40余套,聚集各类人才5万余人,其中,院士13人,“千人计划”专家6人,创新创业核心团队50余个。

    一年来,中关村的种子不但生根发芽,更产生裂变效应,让高新区企业进入科技创新活跃期。

    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在知识产权申报工作方面,高新区的专利申请量就达559件,同比增长47.5%;专利授权量369件,同比增长27.2%;16家企业实现专利申请零突破。

    目前,高新区已形成以大数据、大健康、大教育、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材料、文化创意为主导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现代产业体系正逐步形成。

    尤其在大数据产业方面,高新区已呈现“云上贵州,数聚高新”的发展态势。自2013年9月8日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在省、市四次重大招商活动中,高新区共签约项目58个(含8个意向类项目),目前已有47个项目落地,合同类项目落地率94%,其中大数据及关联项目24个,已落地18个,落地率75%。

    贵阳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贵阳综合保税区党工委书记、白云区委书记杨明晋说,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围绕大数据产业,以加快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为契机,加快聚集国内外高端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推动外来创新动力与内生发展动力无缝融合,努力打造高新技术引领区,为发展实体经济提供不竭动力。 涂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