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借势京筑合作奋力打造升级版周年工作综述

19.09.2014  13:12

  贵阳国家高新区园区一角

  富士康示范工厂生产线上,工人正在生产调试电视机。  本报记者王伟倩 摄

  贵州亿丰升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人实验区内,工作人员正在对成功研发的第二代餐厅服务机器人进行肢体互动“训练”。 本报记者王伟倩 摄

  图为正在收尾准备迎接验收的高新区沙文园区内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阳检验基地。 本报记者 孙琳 摄

  贵州翔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数据中心内,数据工程师正在对数据服务器进行维护。  本报记者 王伟倩 摄

  汇通华晨中央空调软件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为客户设计新型中央空调软件。 本报记者 孙琳 摄

   ■题记

  今年1—7月,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持续攀升。其中,按火炬口径,营业总收入完成1515.41亿元,同比增长24.9%;工业总产值完成1283.87亿元,同比增长19.7%。目前,全区已聚集企业5926家,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0家,占全省36.4%。

  自2013年9月8日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开展以来,高新区按照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发挥“顶梁柱”作用的要求,提出“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整体亮相”,打造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展示区、引领区的目标。按照“三区统筹、融合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高新区突出科技引领、生态引领,强化科技、人才、金融、政策保障,在奋力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中勇当“急先锋”、争做“顶梁柱”。

   三区统筹:实现“1+1+1>3”

  “2013年9月8日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开展以来,高新区进入高速发展期。然而,如果没有三区统筹思路的指导,高新区受制于空间、资源,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贵阳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徐昊说。

  从最早金阳园的1.66平方公里加上新天园的1.31平方公里,到沙文园区25.5平方公里;火炬口径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完成380.93亿元,到2013年突破1700亿元……一边是相对狭小的区域面积,另一边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实体,面积的拓展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地不够用,项目落不了地”成为制约高新区发展的重枷。

  2014年,“三区统筹、融合发展”思路的确定,成为高新区解开枷锁,奋力冲向科技创新前沿的关键一年。

  今年1月,贵阳国家高新区与贵阳综合保税区、白云区实行三区统筹、融合发展。通过整合高新区的创新资源优势、综保区的政策资源优势、白云区的行政资源优势,打造良好的园区配套服务环境,加快推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建设。其中,高新区作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一城两带六核”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成为三区发展中关键之一。

  根据三区统筹规划,结合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一城两带六核”的空间布局,三区将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调整为“三区十五园”,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即大数据、大健康、大教育、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休闲农业,形成以大数据为“龙头”,以大健康、大教育为“两翼”,以高端制造业为“机身”,以现代服务业、都市休闲农业为“机尾”,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产业发展体系。

  据此,高新区构筑起“一廊三园七中心”的大数据产业布局,成为发展大数据、大健康的主战场、主阵地。在发展目标上,把高新区打造成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核心区、展示区、引领区,实现“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整体亮相”。

  “将三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长远规划,实现分功能区、分园区发展、错位发展,一方面发挥高新区科技引领、综保区开放‘桥头堡’的作用,带动白云区发展,一方面白云区作为大后方,为两核发展提供土地、资源等各发展要素。统筹起来的三区按照统一规划进行布局,发挥各自优势,最终形成‘1 1 1>3’的效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综保区党工委书记、白云区委书记杨明晋说。

   平台助力:大数据引爆“新动力

  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8日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在省、市四次重大招商活动中,高新区共签约项目58个(含8个意向类项目),目前已有47个项目落地,其中大数据及关联项目24个,已落地18个。今年1—7月,高新区共洽谈项目616个,签约项目108个,投资总额429亿元。以大数据及关联产业发展为主导,目前高新区已经聚集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50余家,引进食品安全云、教育云、环保云、社区云、媒体云、电子政务云、智能交通云、医疗云等“二十朵云”落户高新区。

  “”涌高新的背后,是高新区狠抓平台建设,加快形成大数据发展“动力源”的不懈努力。

  在搭建产业支撑平台方面,高新区围绕大数据、云计算,重点打造“七大中心”——云计算中心、呼叫中心、大数据产业展示中心、大数据产业资本服务中心、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数据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大数据产业制造中心。同时,高新区围绕区内企业网用软件公司自主研发的SNSOS国产操作系统,正在策划10余个大数据及关联产业制造项目。

  在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方面,目前,贵州科技城、中科院贵州创新园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正在加快推进,预计年底前主体完工;四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即将建成,五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正在筹建。

  在搭建孵化培育平台方面,学习借鉴中关村做法,与市科技局合作建设新三线咖啡厅,已投入运行;建成1000平方米的创客社区孵化器,形成创客“联合办公技术工厂 创客生活创客学校”的孵化模式;与清华控股公司合作建设清华控股创新基地,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海归留创园和大学生创业园。

   龙头引领:争当发展“顶梁柱

  随着顶新国际、中兴通讯等龙头企业签约入驻,高新区充分利用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这一平台,树立抓发展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就要抓招商的理念,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突破口、牛鼻子。围绕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建设,统筹产业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园区建设,实现2014、2015和2016年,火炬统计营业收入分别达2500亿元、3200亿元、4000亿元,工业总产值分别达2200亿元、2800亿元、3200亿元的目标。到2016年,高新区进入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位前50强,力争进入前30强,进入西部高新区排名前5位,跻身西部一流园区之列,真正成为贵阳打造发展升级版的“急先锋”、“顶梁柱”。

  大数据产业方面,高新区已经呈现“云上贵州,数聚高新”的发展态势。“9·8”活动以后,高新区新引进了顶新国际集团云端总部及工业园、中兴云计算基地、百度数据中心、新浪云基地、360数据中心等45个大数据及关联项目,正在洽谈的大数据企业有80余家,目前全区共有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50余家。

  高端制造业方面,已聚集中航工业集团、法国赛峰集团斯奈克玛、航宇科技、成智重工等一批重点企业,中航飞机发动机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已建成投产,将大力提升贵州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重点围绕贵州资源禀赋和环境优势,全力打造国内具有竞争力的民族药生产基地和以人体干细胞和人神经生长因子等相关产品研发生产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已聚集神奇集团、威门制药、泛特尔生物等一批骨干制药企业。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依托国家片式元件产业园、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已聚集中电振华集团、朗玛信息、汇通华城等骨干企业。

  新材料产业方面,已聚集贵州振华新材料、贵州华科铝材料、贵阳时代沃顿等一批优质企业。

   ■重点项目点击

   中科院软件所贵阳分所简介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于今年3月1日在2014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上与贵阳市人民政府签约,在高新区组建成立中科院软件所贵阳分所。该项目利用天网工程遍布全市的光纤网络和1个中心机房、14个区县机房、276台(将进一步整合1109台)服务器,搭建“信息产业技术研发及公共服务平台”基本框架,该平台包括感知、云、端、优化和开放5大要素。未来将依托天网工程建设所积累的海量人车行为数据资源,推进以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平台及城市社会综合模型,构建量化分析为核心的面向社会治理决策支持的大数据及云计算中心,为政府提供数据详尽、科学归纳的政务决策支持依据。

   贵阳福中达电子商务产业园简介

  贵阳福中达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是深圳市福中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于去年“9·8”活动中与贵阳国家高新区签约的项目,总投资15亿元,预计2015年年底引进60—80家企业入驻,无地址注册挂靠企业50家以上,入驻园区企业数量初具规模,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人民币3000—5000万元,年交易额10—20亿元。目前,项目已入驻金阳数字内容产业园。截至今年9月,该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4家,年交易额达亿元以上。

   贵州三维动画与虚拟现实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动态时空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9·8”活动中与高新区签约,目前已在高新区投资成立贵州动态时空科技有限公司,并入驻金阳数字内容产业园。该项目与高新区共建贵州三维动画与虚拟现实研究中心,深入开发旗舰产品DynaVR—Net分布式动态虚拟现实网络信息系统,和其衍生出来的各个行业应用的虚拟现实互动仿真系统,包括公安现场模拟分析系统、三维人体仿真及服装试衣系统、网上立体商城及立体产品展示系统。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将努力打造成为中国的虚拟现实核心技术研发中心之一,确保在2015年成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3年内把研究中心发展成为省级工程(技术)及产品研究中心。

   翔明科技数据中心项目简介

  翔明科技数据中心项目是2014年3月1日在2014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上的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机房建设面积总计4800平方米,可容纳服务器1520台,一期已建成机柜380个。预计项目整体投运收益将突破1.3亿元,引进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行业高级人才10余人。目前,该项目已与贵州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共同搭建云信息在线服务及技术支持与人才培育平台;与贵州宇能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贵州乐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搭建移动终端综合服务平台;与新华社“新华08”、贵州华创证券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搭建信息及金融服务平台;与贵州华创证券有限公司、贵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搭建项目投融资平台。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服务贵阳,辐射全省的“西部在线产业基地”数字在线产业集群。

   贵阳新三线咖啡厅简介

  贵阳新三线咖啡厅是贵阳市科技局借鉴北京中关村车库咖啡、北大1898咖啡、水木汇咖啡、金融客咖啡的成功经验,在贵阳高新区创办的贵州省第一家创业咖啡厅,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咖啡大厅500平方米,其余为展厅、公共办公区、创业服务机构、洽谈室等创业辅助场所。该咖啡厅致力于打造完善的创业支持环境,将引入华创资本等机构,举办企业家、高校校友会等交流活动,引进国际青年创新大赛等,汇集合作伙伴、投资人、技术、市场、政策、咨询等整个创业链条的要素,将创业者和团队“扶上马、送一程”。在创业咖啡厅,只需要点一杯咖啡,创业者就可以坐一天,免费享受咖啡厅为其提供的网络设备、办公设备等,还能在身边找到自己创业的合作伙伴、投资人。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涂俊超 采写

  本版图片除署名图片外

  由高新区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