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甘溪“团圆年”

02.03.2015  20:35

开怀畅饮的侗族同胞。(杨俊 摄)

老人挂灯笼,孩子们贴春联,欢乐过大年。(杨俊 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3月2日电  “腊月打粑得一年,家家户户来团圆,家家来吃团圆酒,富贵吉祥满人间。”这边歌声刚落,那歌声即起:“腊月打粑心里甜,八方‘游子’来过年,百年难遇金满斗,今朝六姓大团圆!哟嚯——”农历十二月二十九,天柱县渡马乡甘溪侗家妇女一边捏着糍粑,一边毫不示弱地与当地的歌师陶光鑫对唱着,一唱一答,乐得合不拢嘴。

    迎着春节的脚步,甘溪的男女老幼喜上眉梢,浓浓的“年味”充满侗寨!鳞次栉比的侗家吊脚楼大红灯笼早已高高挂起、鲜红春联贴满屋柱,张灯结彩的广场挤满了杀年猪、打糍粑、杀鸡鸭、开怀歌唱的侗族同胞。

    “今年我们县开通了高速路,水泥路也通到寨上,我们重修了宗庙、兴建了文化广场,现在又准备全寨统一过大年……这一连串的极其诱惑的信息让远在沿海及大中城市的‘游子’早已归心似箭!”在县工商联工作的陆承龙如实描述着全寨人过大年的好心情。为把这首个团圆年过好,他与寨上陈通燃、陶光槐、陶光标等人从11月份开始倡议起,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喜事中,本着“节俭、朴实、绿色、生态”的原则积极筹划,使各项准备工作顺利推进。

    难得大年三十暖阳!甘溪侗寨团圆年在新建的村民文化广场如期隆重举行。一阵神秘的祭龙、接龙、祭祖仪式后,仅接着便是陶丽琴展现勤劳侗家女早起舂碓、簸糠取米劳动过程的《簸谷舞》,寨上武术爱好者拳、棍、锏、镗、铁尺表演,侗家妇女自编自演的民歌对唱……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让全寨乡亲未曾开饭,先饱尝了一顿丰美的“文化大餐”。

    “为平安吉祥的甘溪,干杯!”“为健康长寿的甘溪人,干杯!”“为共创和谐甘溪,干杯!”下午5时许,随着香喷喷的菜肴摆上餐桌,500多侗族同胞同时举杯开怀高呼,朴质的绿色团圆宴拉开序幕。

    “这是我们甘溪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寨共同过团圆年,不仅在外打工的都回家,连外嫁的姑娘也回娘家来过年、有的还带着姑爷、外甥……”村民陶通燃抑制不住内心激动,“这是我们甘溪百年难遇的大喜事!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虽然吃得简单,但吃得绿色,过得热闹,玩得开心!

    甘溪年夜饭的确“简朴、纯绿”!“吃、喝、玩、乐”都是就地取材。吃的是与寨上农家匀的大肥猪、村民合作社放养的山溪鱼、田土里打来的农家菜,喝的是百姓自家酿造的醇米酒,赏的是村民自编自演民族歌舞、民间武术、龙灯表演、侗寨烟花、共祭祖先……甘溪团圆年抚平姓氏之别,凸显邻里和睦,尽展乡村文明和谐之美,首开天柱县乡村春节多姓氏共度、多族祖共祭的先例。

    据了解,正月初一,甘溪人还召开了新年圆桌会,集众家之智,谋未来发展。大家一致认为,走生态农业之路,做大做强乡村文化旅游,是全寨未来发展的最佳定位。并初步达成用三年时间建十级响水坝以发展山溪水产养殖,开发上游溪瀑吸引休闲游人,广植杉松、林果,让山更绿、水更清、物产更丰富!(杨俊)

    甘溪是贵州省天柱县渡马乡的一个非常纯朴的侗族村寨,距县城24公里,距乡集镇6公里,全寨112户、陆、陈、陶、杨、袁、宋等六姓、538人。至今依然保持淳厚的民风民俗,蕨粑、粉蒸、吊脚楼堪称甘溪“三绝”。

    依山傍水建起的91栋吊脚楼中有百年历史的30多栋,是该县境内保持最多、最集中、且保存得最完美的木楼侗寨;其以原始工艺制作的软糯香嫩的“蕨粑”和肥而不腻的“粉蒸肉”更是让人唾涎欲滴。

    甘溪侗寨形如卧澡犀牛,据传,甘溪源于清朝嘉道年间,因寨前清澈见底、四季潺流的溪水而得名。溪边曾有一白一红两巨石,山中兽、鸟常聚于此戏水打逗。清末,周边民众为避捐离乱,迁入者愈千众,他们以野菜充饥,采蕨根制蕨粑作食粮,衍传至今已愈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