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讲述“鲁班场战斗” 校长夫人安埋数百红军

22.10.2016  15:03

  孟昆山、孟本胡夫妇塑像

  鲁班场战斗红军指挥所所在地

    1935年3月15日,仁怀境内的鲁班场战斗打响。

    “战后,小学校长孟昆山的夫人孟本胡出资,请人安埋红军遗体。”94岁的当地村民肖永香说,自己跟着母亲,给红军伤员送了4天稀饭。

    1935年,肖永香13岁,住在鲁班场街道中部,母亲开了个蒸菜馆。

    “战斗打响前几天,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的部队,已经到了鲁班场,修了不少战壕、碉堡。”肖永香说,周浑元的指挥所,也在鲁班场上。

    3月15日早晨,天还没怎么亮,肖永香被枪炮声惊醒。“战场在集镇外,隔着一个山坳。”他说。

    这场战斗的战场,从鲁班场集镇外,一直延伸到临近的坛厂镇境,到傍晚时分,枪炮声逐渐稀疏。入夜,枪炮声完全停歇。

    肖永香说,红军趁天黑就全部撤出战场,往茅台方向去了。守在镇子里的周浑元部队,以为红军还在镇外某处隐蔽,两天都没敢往外大规模运动。战斗停止三天后,周浑元的部队也撤走了。

    有天中午,肖永香看到妈妈在熬稀饭。肖永香回忆说,接下来4天,他都跟着妈妈,提着大桶的稀饭,给留在庙里的十多个伤员送饭。

    “镇外伤员很多。条件好的人家,大都在给伤员送饭。”他说,附近村里,有个叫“张二爷”的苗医,还带着几大摞涂着膏药的火纸,到镇上来医治伤员。

    鲁班场集镇上,有一口不小的水井,深约3米多。有一天,肖永香在给伤员送饭途中,看到几个老人找木料给水井盖盖子。“有个红军的颈部受了伤,吃不了东西,他拍拖累大家,要跳井自杀。”肖永香说,给水井盖上木板,是为防止这个红军自杀。

    大约一周后,肖永香跟着大人,走出集镇,去战场上看。“山坡上、田里,到处都是尸体。”肖永香说。

    后来的党史资料称,鲁班场战斗中,红军牺牲480余人。

    当时,鲁班场上有一所私立学校。开办者是一位名叫孟昆山的仁怀人,他的夫人孟本胡,是学校的教员,对革命者心怀同情。

    肖永香说,孟本胡看到这样的场景后,就出钱、出米,请人安埋遗体。

    孟昆山、孟本胡夫妇的学校,现改名为仁怀市第四中学,仍在鲁班镇集镇上。为纪念这对夫妇,师生们还为孟氏夫妇塑像,孟本胡出资安葬红军的故事,也是新生第一课的内容。

    据了解,几十年后,仁怀市政府会同相关部门,根据人们回忆的安葬地点,起出数百具红军遗骸,移葬于鲁班镇红军烈士陵园内。(记者:黄黔华 来源:贵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