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腹地帮扶记

03.02.2015  11:52

    晚上7点,围绕“噜嘎水库农家乐”的7盏节能灯准时亮了,老板吴培海高兴地拨通了电话:“小邓啊,吃饭了没,今天来农庄吃饭的客人比昨天多,10桌诶。

    吴培海是紫云四大寨乡噜嘎村村民,接电话的小邓是安顺市国资公司驻村干部邓仕军,两人非亲非故、不同宗不同族,相差20岁,认识仅半年。可他们之间的情谊非比寻常,用吴培海的话说:“每天这路灯一亮我就想他,就要给他打个电话,他是天上掉下来的‘军师’。”一问原由,这农家乐的开办,从出思路、想点子到跑贷款、安路灯、修鱼塘、找鱼苗、建芦苇亭,都是国资公司“帮扶”出来的。

    其实,噜嘎人不穷,这个布依村落因为修建水库安置移民,村里半数以上的人都有十余万元的补偿款。但噜嘎人不富,有的赌博、闹酒挥霍一空,有的建了新房后只知道外出打工,甚而有的成天就琢磨搬迁政策、屡屡上访,真是“闲了就无聊、无聊就生事”。

    帮忙帮忙要帮着“”,帮扶帮扶要“”上路。2014年5月以来,我市“千名干部连户帮促”活动中,与噜嘎“结亲”的市国资公司给村里“无事找事”、“无中生有”。先是“修面”,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新建文化广场、便民服务中心,安装路灯,绿化街道,立面改造。然后“修心”,进村入户动员村民发展种植、三产,成立“噜嘎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方式建立60亩果树基地发展村集体经济。

    “出门打工一年下来还不到万把块钱,现在村里变得这么好,花红叶绿灯又亮,还有活动广场,我们上了年纪不想出门了。前面那个坡上,今年我全部插上枇杷苗了,我和小邓(邓仕军)说好的,技术他提供,我再合计几百亩地,扩大规模”。年近花甲的两届村委委员吴顺权望着家门前的小山头和我们谈道。

    “说变化,真的太大。寨子变漂亮了,群众变勤快了,村委开展工作也比以前有底气了。以前上面的干部往村里跑是为了盯‘上访户’,现在来的人更多了,不过是因为我们成了‘美丽乡村’示范点呢”。村支书罗廷凯说起话来乐呵呵。

    帮扶,不是一事一时,不是一地一人。

    “每逢雨季,河水湍急,两岸百姓常涉险渡河”。四大寨喜档村的打嘎河上有块功德碑,据此描述,可见村民们曾经的凶险。2014年,市国资公司牵线搭桥,协调深圳公明商会捐资50余万元,而今,“一桥飞渡,通途百姓之欢喜”。

    在市国资公司,我们看到这样一份台账:协调深圳漫步者公司捐资59万元,新高坪和关口两个村通村硬化路1.5公里,解决3个村5000余名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协调县交通局,投入42万元,完成噜嘎村通村路硬化1.8公里;协调并投入资金20余万元新建关口村希望小学教师宿舍和学生食堂,受益师生200多人……

    记者手记

    帮扶不是新鲜事,但帮扶是件良心活。四大寨的路不好走,山上山下的盘旋,即便是常年在外的我们也差点晕车,可见帮扶之难,始于足下。

    四大寨只是个缩影。安顺市在服务群众工作中,建立县乡村三级联系点1609个,讲访帮促3900多场(次),下派1007名机关单位“一把手”到村挂任“第一书记”,整合项目、资金、技术、智力等资源,用心、用情、用实际行动,迈开腿、张开嘴,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以上。遇羊肠修改大道、遇河架桥、见山种树、见路安灯……老百姓的口碑来之不易,却又简单,只要和群众一起苦、和群众一起干,同步小康就不是未来。(吴爱民 陈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