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客与小客

19.07.2014  09:20

我虽年近古稀,但在我们布依山寨,哪家后生结婚娶媳妇,哪家姑娘长大出嫁打发出阁,都要邀请我们俩老前往主持仪式。说我们俩老是童子结发的夫妻,儿孙绕膝,福好命好,有福气,请我们去招夫进亲,出阁,将来子女好赶我们的福气。由此唤起我少童年时期当布依族婚礼黄帝客和小客的美好记忆。

黄帝客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结婚时,男方家前往女方家接亲的一对童男童女;小客是新娘家陪伴新娘的童男童女。幼时的我,周围十里八乡都曾当过黄帝客和小客。哪家要办结婚酒,接亲前由媒人带着黄帝客到女方家认识路径,到接亲的日子,新郎家要准备一把阳伞、一壶酒、一方肉、一对红烛、三炷香、一只竹灯笼,灯笼中另放红烛,根据双方相距路程远近,老人要交待两个黄帝客出发时间以天黑前到达新娘家为准。

到了新娘家两个黄帝客要经受新娘家伴娘们的种种“刁难”,或骗你将其关进厕所,或不开门,或将你的挑担接去不归还,直到老人出面解除困境,这些黄帝客都要一一应对。有的新娘家长也有出难题刁难的。如缺少一炷香,一对烛什么的,都要叫你黄帝客连夜返回拿来补上。说实话,这些事当过黄帝客的人都碰到过。按照新郎家所送期单规定的发亲时间即第二天凌晨子时或丑时,由年长者如前所说的福好命好之人打发新娘出阁,实际是告知列祖列宗出嫁姑娘的词语和祝福的言词。

出阁后,不坐轿,不坐车。新娘与伴娘大多为两对童男童女一道在黄帝客灯笼的引领下走路前往新郎家,另一黄帝客为童女则等候第二天下午与大客同行。黄童前面提灯笼引路,小客与新娘后面打伞随行,一路上有说有笑;小客们问这问那,黄帝客有问必答,边赶路边说话逗趣,天亮前赶到了寨子前,找个僻静处生火取暖,小客们千方百计将黄童灯笼烧烂,黄帝客想方设法保住灯笼不受损毁。黄帝客提灯笼到主家报信,回来后请新娘前去进亲,小客们不愿走,要黄帝客给草鞋钱才能同行,实际上是要求给个红封,那时的草鞋钱也不过1斤肉左右的钱。

进亲拜堂时间到,小客撑伞护新人,新郎新娘进由一对中老年夫妇主持在中堂进亲拜堂,黄帝客要做的事情就是为新娘抬洗脸水、揣汤圆、甜酒粑。

第二天另一黄帝客引领送亲客俗称大客前来新郎家送亲。过去举办婚礼大多为真三天,假三天两类。条件较好的大户人家办真三天,稍次的只能办假三天,即第一天接客,第二天列席,第三天正席,第四天放客,共四天三夜。假三天少列席一天,为三天两夜,其他相同。

在这几天的酒席中,黄帝客要为客人抬洗脸水、洗脚水、装烟倒茶、请客坐席,一切服务于送亲客。对送亲客的称呼,老年妇女统称“外婆”,中年妇女统称“舅娘”、“舅妈”,青年女性(不论婚否)通称“姨妈”,青少年男子则称“舅爷”。黄帝客的嘴要甜,嘴喊人,不然要被小客姨妈们颠对。在正席和列席晚上十二点后,主人家举办夜宴,黄帝客要不愿其烦地请“舅爷”、“舅娘”和“姨妈”来吃消夜,俗称“散凉风”。四天三夜的喜酒办完了。放客天的下午黄帝客的最后一个任务是挑礼物送外家,所挑礼物是两方一走一壶,即:两块猪肉,每块3斤6两,一走为一支猪后腿,有脚有尾,大多6斤6两,猪腿封上红纸条,插上一把尖刀,外有一壶酒,约2斤6两。黄帝客送客3到5百米路程时,“舅爷”才接上挑担,当然少不了给斤把左右肉钱的红封。如果“舅爷”不给红封黄帝客可将尖刀把猪脚肉割一块下来,那样外家也太没有面子了,这种事太多不会发生。

我想黄帝客与小客是我儿童时代的一个回忆,是过去布依族婚俗中的一个片断。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一切都在变化,这种流传在黔中地区稻耕民族中的婚姻传统文化也在变化。但是接亲童子、伴娘少女,打发姑娘出阁,招扶新郎新娘进亲拜堂的婚俗核心传统文化形式还是得到了传承。■陈荣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