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推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成效明显

21.07.2016  22:36

  “十二五”期间,黄平县认真贯彻各项民族政策,进一步加大对野洞河镇新华、茶山和重安镇岩头三个仫佬族聚居村的扶持力度,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扶持和精准扶贫,三个仫佬族聚居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五通十有”目标任务。

  三个仫佬族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末的335户1518人减少到2015年末的147户480人,脱贫率为68.5%。岩头、茶山、新华三个仫佬族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11年的3100元、3260元、3271元增加到2015年末的6985元、6751元、7163元。

  三个仫佬族聚居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硬化通村通组公路11.5公里,连户步行道5公里,机耕道850米,生产道路310米,维修山塘1座,渠道防渗9.8公里,新建拦河坝100米,防洪堤380米,田坎硬化12715米,保护基本农田350亩,增加灌溉面积503亩。二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县发改、农业、林业、民族等部门着力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岩头村、新华村、茶山村产业帮扶投入力度,发展高产稳产水稻1291亩,烤烟种植330亩,新增稻田养鱼面积800亩,经果林60亩,着力发展种草养牛养羊,开发山地建设,整合其他部门项目资金共同打造的产业区初见成效,广大仫佬族群众从项目中实现了增产增收增效。三是社会效益显著,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田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有了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群众生产生活出行更加便利,人口较少民族村村容寨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