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荒山坡”变身“花果园”

11.06.2015  11:37
  6月,又是一年蓝莓成熟时,黄平县旧州镇三邦农场果香阵阵,漫山遍野的蓝莓树将连绵山坡装点得郁郁葱葱,繁茂的枝芽下,水灵灵的小浆果已逐渐转为深蓝,无垠生机在大山深处蔓延。

  而在2012年以前,这里的景象却大不同。

  “进山的路又窄又泥泞,老茶园的光景一年不如一年。慢慢地,就没人去管理了,一天天荒了下去。”当地村民们说,三邦农场原来是一片茶园,年深日久,加上交通不便疏于管理,茶园便撂了荒,人烟罕至,成为一片沉寂的荒土地。

  改变的希望来自于2012年。这一年,黄平县被列入省重点生态功能区黄平——施秉低山丘陵石漠化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黄平县增强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把山水风光和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生态农业等作为优势产业,着力培育绿色生态产业。

  也是在这一年,黄平县吹响了发展蓝莓产业的号角,恰似缕缕春风吹拂了座座沉寂的大山,新的希望开始孕育。

  黄平县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部署了“企业为主、政府服务、群众参与、科技合作、文化推介”的产业发展思路,先后引进贵州金佰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黄平县丰平农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引领蓝莓发展,努力推进蓝莓产业高标准、高起点、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力争至2020年全县实现蓝莓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目标定了,企业来了,蓝莓如何种,种在哪,成了当地思考的又一命题。

  从生态角度出发,黄平县决定让“荒山坡”变身“花果园”。

  结合低产林改造、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扶贫开发、土地整治等多个生态建设项目,黄平县林业、蓝莓办、发改、财政、国土、水利、扶贫、电力、农业等多个部门整合4000多万元投入蓝莓产业发展,解决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上山的路宽了、顺了,纷乱无章的乔木灌草被整齐有序的株株蓝莓树取代,山坡换了新装,添了活力。

  “这里,那里,将近1000亩,都是蓝莓园。”站在三邦农场的山顶峰,贵州金佰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任新建自豪地说,“瞧,这边最早种植的蓝莓树已经长得这么粗壮了,果实也结得多,只要科学修剪,精心管护,可成活三四十年,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不可估量。

  放眼望去,蓝莓园里人影绰绰,受聘的当地农民正忙碌地施肥、除草,昔日寂静的荒山坡如今成了当地农民打工的好去处。

  “基地长期聘请附近村庄的50多名村民做产业工人,月工资在1800元以上。”任新建说,蓝莓采摘的季节,临时聘请的采摘农民还要更多。而另一个正在建设的蓝莓基地里,周边的200多户农民,都将成为他们的蓝莓产业工人。

  小小蓝莓树,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让大山重焕生机,勾勒出一幅生态立体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的现代农业美景。

  本报记者 陈丹

  在三邦农场,采取有种草——养牛——牛粪还园的模式,实施种草养牛项目,既解决蓝莓园农家肥缺乏的难题,又确保了有机蓝莓的品质,达到生态、经济效益的双赢。

  “配套养了500头牛。”任新建说,今年年底,一个500立方米的沼气池还将在这里建成,更好地搜集牛粪进行无害化处理,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用。

  去年,三邦农场蓝莓基地初尝收获喜悦,出售蓝莓50吨,收入80多万元。“今年预计产量能达到300吨,产品附加值能达上千万元。”任新建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蓝莓园逐渐进入盛产期,产量会一年比一年高,公司除销售鲜果外,还对蓝莓进行深加工,开发了蓝莓果脯、蓝莓饮料、蓝莓红酒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实现效益最大化。

  目前,金佰瑞公司已在黄平兴建了7个蓝莓基地,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而这些蓝莓园的前身无一例外都是荒废的、低产的山坡。

  “我们正在给当地农民灌输一些理念,让他们把自家房前屋后荒废的山林地利用起来,种上蓝莓。这样,既美化乡村,又能增加一份收入。”任新建欣喜地说,现在黄平种植蓝莓的农户越来越多了,很多农户建起了家庭农场,成立了蓝莓合作社。

  在黄平,与蓝莓产业一起欣欣向荣的蔬菜、中药材、烤烟等优势农业产业齐头并进,大山开始多姿多彩。有数据统计,去年,该县有序流转农村土地29.1万亩,完成各类蔬菜种植23万亩,移栽蓝莓苗木1.2万亩,中药材种植11万亩,收购烟叶4.08万担,粮经比调整为47.4:52.6。全县发展农业型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5个,规模种植241户、规模养殖场91家、家庭农场25家。完成营造林4.46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5.6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