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三大举措开辟转型发展新路径

25.03.2015  20:34

    新华网贵州频道3月25日电 侗都黎平坚持“文化引领、开放带动、城乡统筹”三大战略,扬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之长,补工业化之短,高位谋划,走特色绿色崛起之路,开辟了县域经济在赶中转、在转中赶的新路径。

     坚持文化引领谋划转型

    黎平抢占侗文化发展制高点,打造“侗文化之都”品牌,围绕独树一帜的侗文化核心优势,实施文化引领战略,以侗族文化为牵引,全力打造侗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建设生态型、体验型、休闲度假型、健康养生型国际旅游目的地。新年伊始,围绕将县城建设为侗乡特色旅游集散地,把肇兴打造成黄金旅游门户,推出一批创意新村、壮大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一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这一目标,黎平大力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启动肇兴景区核心区提升工程建设、“百里侗寨”精品旅游线建设,推动侗族大歌实景展演项目进行商演,打造侗都业态文化建设的各项工程风声水起的拉开,围绕文化旅游干,黎平投入景区建设和文化保护资金累计达10亿余元,大思路,大手笔推动大转型,带动县域经济大踏步发展。

    实施开放创新带动转型。把握“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优势,抢抓贵广高铁、厦蓉高速进入贵州第一站、第一城、第一区的机遇优势,借势对外开放,打造面向珠三角的绿色食品基地。黎平县高标准规划和推进高屯高效农业产业园、东风林场林业园区建设,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先导,编制项目,实施精准招商,截止3月23日,全县共编制完成35个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涉及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康体养生、现代服务业、生态工业等五大产业,总投资额109.8亿元,1-3月,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595亿元,实现首季开门红。有效推动生态工业园区、高效农业园区步入发展快车道。

    此外,黎平以扶贫攻坚为抓手,以“侗乡绣娘坊”等大众创业坊、万众创新坊为载体,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就近转移就业、就近创业,县内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把握高铁时代新机遇,黎平以开放创新带动转型,拉动产城互动、景城互动,逐步形成城市、集镇、农村梯度推进,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坚守两条底线加快转型

    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发展,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特色发展,积极谋划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高。植树节前夕,黎平围绕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等“”字号品牌,大力实施“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通道绿化、园区绿化、城镇绿化、村寨绿化、校园绿化工程全面铺开,打造“四季有花”美好家园和建设“生态之岛”大旅游、大生态、大健康工程方兴未艾,全县森林覆盖率快速提升到74.8%。此外,黎平县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将现代生态农业与旅游发展巧妙联姻,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定制农业。围绕绿色之美、发展之美、谋划产业促增收,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坚持扬长补短推动转型

    扬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之长,补工业化,城镇化之短,发挥优势,用好优势,抓住“茶叶、油茶、中药材、木竹、畜牧、优质米、果品、蔬菜”八大产业,整合资金做大做强“两茶一药”即茶叶、茶油和中药材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培育“生态茶、生态医药、民族工艺、特色食品、生态产品”五大品牌,黎平县以天香谷农业产业园区、高屯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医药养生产业和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不断提高山地特色农业的综合效益。

    目前,黎平县共建成茶园面积达24.8万亩,油茶基地面积10.5万亩,中药材6万亩(其中茯苓被授予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优质米20多万亩。侗乡茶、侗乡有米、侗乡山茶油等多个特色产品逐渐打入全国市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四大举措同步推进,文化引领、开放带动、城乡统筹同步实施,侗乡黎平干部群众鼓起劲来,在赶超中实现科学发展;弯下腰来,在实干中拔掉贫困的根;携起手来,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绚歌,黎平“在赶中转、在转中赶”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石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