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河玉璧上的神秘文字

09.05.2016  10:01

青海新闻网讯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礼器之一,它与玉琮、玉圭、玉璋、玉璜、玉琥并称为“六器”,古人称之为“六瑞”。 《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璧成为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

西宁藏家崔艺民先生藏有六块古代玉璧,崔先生说,当我看到这六块造型古朴、包浆莹润的玉璧时,心里想它们的年代肯定很久远。于是,就去咨询了当初给他玉璧的朋友,那位朋友告诉他,这六块玉璧是殉葬品,是黑马河附近的牧民发现的。

玉璧上的文字无人识

这六块玉璧,大小相同,直径为5厘米。每块玉璧背面有四个文字,这几个字笔道肥粗,弯笔较多,字体简练,似钟鼎文。崔先生说:“古人把文字的创造看作是极其严肃,极其认真的事。所以将新创造的字,雕刻在玉器上,使其具有法定意义。并以此祷告上苍,求得宽容、护佑和认定。

关于玉璧上24个文字的内容,至今也没有人能识别。在得到玉璧之初,崔先生也翻阅了各种古文字书籍进行研究,还带着玉璧到处走访请教,希望能够破解,但最终都没能找到答案。后来,城南曾经举办过一次文物鉴定活动,崔先生便拿出玉璧请专家鉴定,遗憾的是,几位专家也没能破译文字的内容。文字虽不能识别,但他们给出的结论是,这几块玉璧确实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老的图案用于祭祀

在古代,玉璧是最早被使用的祭祀礼器,《周礼·大宗伯》记载:“以苍璧礼天”,即以苍璧祭天。这六块玉璧呈青绿色,表面有灰白色浸蚀晕斑,光亮度较好。璧上纹饰图案各不相同,分别为舞蹈、鱼纹、蛇纹、飞鸟纹、部落族人的标志纹。崔先生说:“古代劳动人民崇尚宇宙和神话,因此玉璧上的纹饰多为抽象意向,并非写实。他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将飞鸟、鱼、蛇等具有灵性的动物当作崇拜的对象,这其中也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玉璧上的舞蹈图案则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喜悦之情,舞蹈图案也曾出现在彩陶上,这都表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愿。

玉璧可能是秦汉遗物

崔先生认为,这几块玉璧可能产生于秦汉时期。首先从它的钻孔上来看,采用的是砣轮和皮条钻孔打眼,皮条钻孔术是在皮条上蘸上金刚砂来回打磨成孔,由于是手工打磨,孔的大小前后是不对称的。崔先生认为这是区分古代工艺和现代工艺的一个细节。其次,看包浆。这六块玉璧呈青绿色,各有不同颜色的沁色,包浆肥厚,薄厚不一,重量不一,有几块玉璧侧面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崔先生认为这是泥土侵蚀风化所致,由此可以判断出它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再者,从它的文字及工艺上来看,玉璧上可能为钟鼎文,钟鼎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到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逐渐被小篆所取代,崔先生因此判断玉璧最晚出现的时间是秦汉时期。另外从刻文字的手法上来看,采用的是阴刻手法,文字为凹形状,非常有特色。崔先生说:“那个时期的工艺并不发达,最早采用的是阴刻方法,而阳刻法是在阴刻法之后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刻字方法。

最重要的判断依据是玉璧上的纹饰图案。据崔先生介绍,早期的玉璧,多光素无纹,到西周时期,玉器开始出现了带有纹饰的龙纹璧。从春秋到汉代,有纹饰的玉璧较多,没有纹饰的玉璧则显得很少。汉代之后,玉璧在纹饰方面则显得更为精美,璧面上经常刻有两到三层纹饰,并且多以蒲纹、变形龙纹等为主。而这六块玉璧的器形、纹饰特点、侵蚀风化特点等综合起来,大致能推断出它们是秦汉时期或更早的玉璧。这些玉璧出现在青海黑马河地区,则更能印证这是青海远古时期的遗存。

玉璧的主人曾是羌人?

崔先生告诉我们,从收藏的角度来说,这六块玉璧的文化价值远远高于它们的经济价值,它印证了河湟地区也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远古时代,黑马河及青海湖一带就是古代羌人狩猎、聚居的地方。“我一直喜欢玉器,在收藏玉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但之前所收藏的玉璧都是外省市的,而这六块玉璧是在我们河湟地区发现的珍贵文物,我希望能够将河湟文化传承下去。”崔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