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第九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17.12.2015  22:49

    中国共产党黔东南州第九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2月13日至14日在凯里举行。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州委委员39人、候补委员7人。州纪委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州第九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州委常委会主持。州委书记李飞跃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李飞跃同志受州委常委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黔东南州委关于制定黔东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共产党黔东南州第九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州委副书记、州长冯仕文作《建议(讨论稿)》说明并作总结讲话。

    全会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是黔东南州做好“十三五”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州各级各部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真抓实干,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新跨越。

    全会高度评价了黔东南州“十二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州委九届五次全会以来的工作。一致认为,“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高举“发展、团结、奋斗”旗帜,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奋力赶超、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主战略,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十二五”取得的巨大成就,开创了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新纪元,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将过去的五年,是黔东南州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奋力赶超进位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五年,是产业体系构建显著发力、新型工业化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的五年,是城乡发展面貌显著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跨越的五年,是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显著加大、生态文明示范州创建取得历史性成效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取得历史性进步的五年,是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显著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历史性成绩的五年,是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扶贫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五年。州委九届五次全会以来,在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州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在抢抓机遇中谋跨越,在狠抓大事上聚力量,在弯道取直中求奋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认为贫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的基本州情没有变,既要“”又要“”的双重任务没有变,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没有变。“十三五”时期是黔东南州加速发展、缩小差距的黄金发展期,是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加速冲刺期,是全面脱贫、同步小康的决战决胜期,是厚植后发优势、走出发展新路的战略机遇期。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引,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倍加珍惜加快发展的好势头,倍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好局面,倍加珍惜干事创业的好状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不变,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变,坚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变,坚持现有的工作力度和节奏不变,坚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抓手不变,与时俱进地完善战略行动、工作抓手、政策措施,保持工作的开拓性和创新性。要主动转变发展观念,切实将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思想方法、工作举措和领导能力。要敢闯敢试走出发展新路,在谋划发展上“扣扣子”、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工作落实上“钉钉子”,再干成一批大事、新事、实事,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要求,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贯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奋力赶超、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主战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三大战略行动,更加突出生态和文化两大优势,全力做好山地农业和山地旅游两大姊妹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会强调,今后五年,要紧紧围绕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奋力推动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新跨越、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新跨越、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社会事业建设实现新跨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改革开放创新实现新跨越,切实走出一条充分发挥黔东南优势、彰显黔东南特色、体现黔东南速度的发展新路。

    全会强调,“十三五”时期要抓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攻克难点、补齐短板,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围绕中央、省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着力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要以三大战略行动为抓手,努力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引领、传统产业为支撑、特色产业为品牌的现代产业体系。要以培育经济增长极为目标,突出三大区域板块加快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创造性地发展特色村镇,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快速发展。要以重大平台建设为载体,聚神聚力建设一批发展平台、改革平台、开放平台、人才聚集平台和项目建设平台,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要按照政府保基本、市场兴产业的要求,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全会强调,办好黔东南的事情,顺利完成“十三五”时期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全州各级党组织要强化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州两大保障,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护好航。要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好,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建好管好干部队伍,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把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强化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更加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紧紧围绕发展聚才用才,汇聚各方面智慧力量推动发展。要把各级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升好,增强践行“三严三实”的自觉性,增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准度,增强推动工作落实的执行力。要把法治建设推进好,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有效维护司法公正。要把和谐稳定局面维护好,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手段,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维护公共安全,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为全州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环境。

    全会要求,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州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早学一步、学深一层、带动一片。宣传部门要多层次、广覆盖地组织宣讲活动,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各县市各部门要按照本次会议的安排部署,切实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把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抓紧抓好抓实。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实现同步全面小康这一主要目标,坚持以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统揽全局,紧扣“六个新跨越”的奋斗目标,切实增强发展底气,坚韧保持发展定力。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十三五”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要抓改革增强动力,就是要抓开放引进动力,就是要抓创新激发动力,就是要抓投资提升动力。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十三五”发展的发展路径,全会从“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动力推动新发展、新产业推动新发展”三个方面为今后五年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要坚定不移地将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三大战略行动作为“十三五”战略抓手,全面落实“五项重点任务”,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黔东南发展新路。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十三五”发展的重大平台,要集中资源和力量建设完善重大开放创新平台,资源向平台倾斜、力量向平台集中、智慧向平台汇聚,要毫不动摇地以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和“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平台建设为重点,围绕大数据、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大农业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重大发展平台。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十三五”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着眼于全会提出的“人才、政治生态、法治、社会”四个方面的坚强保障和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把“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动力转移到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创新上来,着力破解制约黔东南州“十三五”持续快速发展的人才瓶颈和创新短板。各县市各部门要按照时间节点要求,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县市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任务;要抓紧对全会提出的重点任务进行梳理,逐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相互关联的任务链和责任链,确保全会确定的每项任务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要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做好年底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力谋划好岁末年初工作,全面确保“十二五”圆满收官。

    全会号召,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马上就办的作风,万众一心,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奋发有为,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周重新 潘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