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田野奏响富民曲

25.11.2015  17:41

田野奏响富民曲

———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观察

    近年来,黔东南州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抓园区,强龙头,上项目,建基地。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43.85亿元,同比增长7%,较2011年的80.83亿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7080元,同比增长15.3%,较2011年的3949元增长79.29%。目前,全州拥有省级农业园区50个,其中省级重点园区8个。

    州农委主任尹亮介绍说,与其他市州相比,黔东南州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自己的特色,建设理念“”,建设内容“广”,实现目标速度“”,全州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农业园区提档升级,辐射能力日益增强

    黔东南州积极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手段,成立园区管理办公室,科学规划,以大型企业带动,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在全州形成多模式推进格局。在建设内容上形成建设主体广、涵盖业态广、支撑条件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由州发改、农委、科技、财政、国土等多个部门参与,园区建设推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目标任务上,黔东南州做到发展速度快、提升效益快、增加收入快,园区建成后,形成产业特色化、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精品水果、蔬菜、中药材、茶叶、特色养殖、烤烟等六大优势基础产业,从扩容、提质、增效三方面着手,建园区、育基地,夯实产业基础,为龙头企业建好发展平台和生产“第一车间”。

    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理念打造现代农业园区,黔东南州鼓励农业领域产学研、种养加游、贸工农等各层面龙头企业入园发展。截至2015年10月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65.67亿元,累计总产值280.38亿元。目前,入园企业达到272家,全州园区实现销售累计总收入207.89亿元,实现累计利润76.29亿元。大力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适合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扩大园区规模。

    按照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求,黔东南州多数省级农业园区建设基本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达到了“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功能。

    截止2015年10月,园区主干道累计修建1098.39千米,生产便道累计修建1002.53千米,沟渠(含管网)累计修建4902.27千米,蓄水池累计容量365.15万立方米,山塘、水库累计库容32.95亿立方米;园区供电38921千伏安,供水能力每日85607吨,仓库(冷库)累计建设863座,累计库容27.78万立方米);标准圈舍累计修建2879栋,累计建筑面积66.82万平方米;温室大棚累计修建23095个,累计建筑面积318.59万平方米;喷(滴)灌设施累计修建27980.05千米;农技服务实施用房累计建设383间,累计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累计建设沼气池1661个,累计容量17050立方米。麻江县乌卡坪蓝莓园区充分挖掘山区资源优势,利用荒山、荒坡开展精品水果种植及观光采摘、食用农产品销售;凯里云谷田园农业园区结合当地资源特色,科学定位,把区域化布局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紧密联系起来,在凯里舟溪建设核心示范园,形成现代生态休闲农业观光走廊。

    黔东南州以园区带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建设,切实改善生产设施条件,提高产出率和生产效益。全州有38家龙头企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5家企业获得出口备案,27家龙头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十二五”期间,黔东南州将农业产业化做为“三农”发展的核心任务。园区建设以来,50个省级农业园区签约项目123个,签约总金额153.3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8.94亿元;累计开工项目110个,累计投产项目66个。

    提起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尹亮表示,黔东南州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手段,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走上引进项目多、单体规模大、建设速度快、带动能力强的良性发展轨道。

    引进项目多。先后引进蓝莓加工、太子参加工、千里山三穗鸭加工项目等农业产业化项目123个,协议投资总额达153.3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达48.94亿元。

    单体规模大。123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中,其中2000万元以上84个,500-2000万元27个。

    建设速度快。全州已有66个项目竣工投产,在建项目44个,项目开工率达到89%。

    科技含量高。2000万元以上高科技、深加工项目达84个,其中中药材综合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园、植物提取物生产等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带动能力强。123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55.71万户农户增收,如榕江葛根深加工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带动周边上万户农户发展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30万亩,农民户均增收2800元。

    全产业链项目多。2000万元以上全产业链条项目达84个。如三穗县千里山食品公司三穗鸭加工项目实现肉鸭育雏研发、养殖、屠宰、熟食加工、包装一条龙生产;凯里市苗侗百草医药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园及加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从中药材的育苗、种植到药物生产的全产业链发展。

    塑造品牌影响力,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黔东南州通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精品名牌,推进公共品牌建设等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州农特产品品牌数量不断增多、影响力不断增大,黔东南州涌现了凯里酸汤鱼、从江香猪、三穗鸭、麻江蓝莓、施秉太子参、丹寨硒米等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有力推进了黔东南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州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中,黔东南州注重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的创建工作,把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茶叶、特色养殖、烤烟6大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各园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时,着力抓好银球茶、太子参、蓝莓、香猪等优质品种资源的培育、扩繁和推广工作。

    提起品牌化创建,州农委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玉梦”牌红酸汤、从江香猪、丹寨硒锌米、“九潮”牌黎平香禾糯、“蔡酱坊”牌陈年道菜、“玉梦”牌山区糟辣椒、洞藏青酒等农产品获得了贵州名牌产品称号,“亮欢寨”获中国驰名商标;从江香猪及其肉制品、从江椪柑、黎平香禾糯、丹寨硒锌米、剑河钩藤、三穗鸭、锡利贡米、凯里红酸汤获得了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黔东南州“雷山银球茶”分别获得了贵州省首届春茶斗赛绿茶组“茶王”金奖、银奖和铜奖,充分展示了黔东南州绿茶产品的优秀品质和品牌含金量。

    今年黔东南州被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5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7.75亿元。园区通过订单生产、入股分红、土地承包、合作经营等方式带动55.71万户农户增收近14亿元,增加周边农民就业2.28万人,人均年工资性收入3万元。(顾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