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中水利:“世界第一跨”龙场渡槽拱圈正式合龙

30.06.2015  20:58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30日电 中国水电九局承建的世界单跨最大混凝土拱式渡槽——黔中水利枢纽龙场渡槽拱圈于6月29日吊装完成,正式合龙,为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实现如期通水目标奠定了基础。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省首个大型跨地区、跨流域、长距离水利调水工程,是贵州省水利工程“三年会战”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贵州省重点民生工程。

    据了解,黔中水利龙场渡槽位于水利输水配送工程总干渠上,单跨200米,在目前世界同类渡槽中跨度最大的渡槽,被称为“世界第一跨”。其科技和工艺难度堪称中国水利建设的里程碑,是黔中水利枢纽的控制性工程。

    整个渡槽建设过程中,拱圈吊装是该渡槽施工中技术难度最大、风险系数最高的一环,拱圈截面由底部的12米到拱顶渐变为5.5米,由28节拱箱构成,进、出口第一段为现浇,其余26节均为预制吊装,最重节段达241.5吨,全断面整体浇筑分段吊装的工法在国内属首次采用。

    6月29日6:30,渡槽最后一段拱箱吊装工作正式启动,230吨的混凝土构件提升至130米的高度后,拱箱两端与相邻拱箱的空间距离仅为15厘米,吊装的拱箱稍微摆动就可能与相邻的拱箱碰撞,一旦拱箱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吊装难度可想而知。在专业人员熟练精准的操作下,拱箱于8时30分顺利就位,历时2个小时,吊装取得圆满成功。

    为了达到设计要求的理想成桥状态,中国水电九局与国内知名桥梁专家密切合作,组建现场专家工作组攻坚克难。每一个环节施工之前均作了电脑仿真计算,每一阶段的实测数据随时修正理论模型参数。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大胆改进了传统的工法,如对节段榫头、索力张拉和标高调整等常规手段都作了全面的创新。这些创新措施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风险,改善了结构受力,也使得拱圈吊装精度控制误差达到了毫米级别,确保了渡槽吊装的顺利完成,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彭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