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以最好的姿态迎接各方客人到来
图为黔西南美丽乡村。 张霆 摄
栋栋民居点缀在风光旖旎的山水田园中,万峰林朴素清丽、生机盎然。正在田野里辛勤劳作的村民们奏响了一曲曲跃动的乐章……
在万峰林景区召开国际性的盛会,万峰林里的村民期待着,更是积极行动着。景区升级改造重点工程之一的民居美化亮化改造,经过近5个月的艰苦奋战,从街道到民居、从田园到设施,都换上了新装,村民们正以最好的姿态迎接各方客人到来。
村干部:迎盛会,纳录村准备好了
2009年,纳录村沿兴巴公路的田间建起一个50亩石斛种植基地,这是纳录村支书罗洪兴、主任龚永龙和部分村民参与投股建设发展的一个项目。
通过国家扶持、贷款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中科院、农科院和热作所技术支持搞组培,从选苗到育苗,整整花了三年时间,开始投产种植又花了两年,由于石斛种植见效的周期长,很多参股的村民都一一退股,到最后只剩下支书和主任两个人,无奈之下,他们把自家的房屋抵押贷款几百万用作后期运作,到第五年培育成功,今年开始收成。原计划到明年产值可达两万多斤的,可刚刚看希望,就遇到了景区升级改造。
按照景区规划,石斛基地改为田园,基地必须整体搬迁,这个消息对于罗洪兴和龚永龙来说无疑是一个重重的打击。如果基地搬迁,就意味着辛苦的5年化为乌有,搬迁消耗的费用不说,搬迁后的石斛会处于休眠状态,需要一到两年才能恢复生长,也就是说在这一两年内就不可能有收成,这损失估算下来将上百万。面对这些困难,罗洪兴和龚永龙作为村干部还肩负着做村里偏房拆迁让路、民居改造思想工作的任务,两人真是百感交集。为了万峰林景区的成功改造,为了给村子里做个榜样,经过几番思想挣扎,他们最终决定,把基地搬迁到后山上,面积扩建到200亩,相当于重新创业。
最近这几个月,他们没日没夜地配合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走村串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解决矛盾纠纷若干件,为纳录村街面和民居改造顺利完成做出了努力。
看着改造后的纳录街道,龚永龙感慨万千:“当时要我们搬迁石斛基地的时候,真有一种不想当主任的冲动,后来想着景区改造是黔西南的大事,哪怕是普通的村民也该支持,更何况我是一名村干部,更应该做好带头作用,现在,纳录村准备好了。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大会,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老百姓一定会受益,最终也会理解我们的。”
超市老板老李:不能丢了黔西南的面子
清晨,兴巴公路路口处,老李已经把超市门打开了,开始清扫门前的坝子,这是他每天都要做工作。
老李经营苗圃15年,在村子里还算富裕,早年就盖起了楼房,在景区没有实施改造前,他家在公路边就开起了9个门面的大超市,占地160多平米,一家5口在后院三层的小楼房里居住,因为超市在岔路口,又沿街,生意自然兴隆。
今年5月,听说万峰林景区实施改造,要求兴巴公路沿街的偏房、院子全部拆掉让路,补贴不多,老李犹豫了,盘算着,超市里外装修加上货物差不多30万,补贴的钱还不够超市盖的瓦,怎么办?老伴对拆迁的事情更是反对,莫名其妙地就要亏那么多钱,说什么也不干。老李家在村里也算是大户,对于拆迁这种事,沿街街坊都看着他家,只要他家不拆,别家也就有了不拆的理由,甚至还有村民专程去他家打听拆迁的事。
正当老李为难的时候,景区改造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一同来到他家,给他介绍了景区的总体规划,告诉他这样一个盛会在黔西南召开的意义所在和将来发展的前景……
老李豁然开朗,第二天就把自家的偏房和超市推了。现在,老李的超市开在后院的小楼房里,前面坝子规规矩矩地摆放着自家苗圃培育的花和树,还有几张椅子供客人休息。每天早晨,他都要把坝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地,他觉得这门前就像我们的脸,只有把自家装扮干净了、漂亮了才不丢咱黔西南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