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五新”推进新农村建设

09.06.2014  17:58

    黔西南州今年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高度,坚持新布局、新环境、新风尚、新产业、新农民“五新”导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在规划上,该州结合优势打造新布局。以县(市、新区)、城镇为中心,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社会事业、村庄风貌、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来选择打造新农村。合理布局,做到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紧紧依托城镇中心、公路沿线的辐射带动,充分发挥新农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打造一个、带动一片,构建新农村建设新布局。针曾组织力量编制的行政村村庄规划科学性不足、利用率不高,将更加合理地修编好村庄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等规划,充分体现民居风貌、建筑风格、民族元素和文化符号,形成功能完善、和谐唯美的村庄规划格局。

    在建设上,该州整合资源打造新环境。当前,全州“六项行动计划”共投入资金9.18亿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但土地、资金、拆迁仍是“六项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最大瓶颈,“重建轻管不养”等现象时有发生。下一步,我州将突出抓好“六项行动计划”,积极资源整合,全面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从建筑布局、道路建设、水源建设、电气线路改造等方面考虑消防安全需要,利用农村自来水改造、人畜饮水和道路改造等基础建设项目,建设公共消火栓和设置消防车加水点、拓宽消防车通道、改造老化的电气线路,使农村消防安全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将重点抓好卫生环境整治,以 “两净”(净院、净村)为目标,围绕“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重点抓好“三改一建”(改厕、改圈、改灶、建沼气池),彻底整治“五乱”( 柴草乱堆、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泼、粪堆乱堆)现象,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优化人居环境。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充分整合财政、农委、扶贫、水利、交通、通讯、电力、烟草等资金,集中推进小康示范村六项行动计划,确保打造一个、成功一个。在推进中,将把新农村建设的每个项目、每项工程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都列出来,逐村建立项目推进台账,定期督查推进。

    在抓管理方面,该州夯实基础培育新风尚。扎实开展“四级联创”活动,通过产业联合、行业联合、强弱村联合等模式创新党组织建设,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在创业岗位上,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途径,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强村民自律,特别要制定、修改和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事务管理中的作用,确保农村公路养护、森林防火、计生工作、信访维稳、环境卫生”等有人管理、有人解决、有人监督,实现村民自我软管理、软服务。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科技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文明诚信户”、“和谐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尚。

    在抓增收方面,该州立足发展培育新产业。从培育新产业入手,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区域整体发展、扶贫生态移民和新型城镇化,以新产业促扶贫奔小康。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制定整体合理发展规划,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经营,并加大对扶贫科技投入,通过产业扶贫与科技扶贫相结合,将现代技术、管理和人才等要素引入贫困地区,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其次,切实抓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加快道路、节水灌溉、肥源和防雹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推进烤烟、蓄牧、蔬菜等产业发展,使家家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户户收入不断增加,督促落实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确保“放水到田”。

    在抓培训方面,该州着眼素质培育新农民。首先以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业远程培训工程”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对种养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员等,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引导、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经营理念,提高农业科技素质。从新农村中选拔一批致富带头人,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扶持和后援技术支持等,将其培育成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其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开展“定向”、“订单”、“委托”和“储备”等培训活动,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另外,以准备就业的初高中毕业生为重点,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技术学校等资源,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就业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尤立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