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08.11.2020  10:32

喜看金州多珍馐 菇撑起致富“

——黔西南州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黔西南州致力于打造贵州品牌“安龙香菇”。图为村民在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采收香菇。刘朝富 摄

  10月深秋,安龙县龙山镇下坛村村民王丰杰和妻子忙个不停,他家今年种植了3万棒菌菇,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这段时间,晴隆县腾龙街道搬迁群众周明英也满心欢喜,她每天和100余名新市民乘坐由政府提供的免费班车到附近的普晴林场食用菌基地务工,每月按时领工资。

  走进兴义市洒金街道林下菌药种植基地,到处人影绰绰。建档立卡贫困户吴正莲几乎天天上山采摘竹荪,这些新鲜的竹荪将很快发往贵阳、兴义等地的市场上进行销售。

  ……

  黔地多珍馐,山野菇飘香。在实施脱贫攻坚和农村产业革命中,黔西南州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的“短平快”优势,明确食用菌产业为现阶段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对照“八要素”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持“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创品牌、稳增收”。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黔西南的食用菌从大山里走出,逐步形成“菌棒生产、食用菌培植、产品精深加工”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全力推动全州食用菌产业持续高质量、裂变式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截至8月底,全州完成食用菌种植面积6.67亿棒(万亩),产量22.74万吨,产值30.26亿元,小小菌菇已从提篮小卖到出口世界。

  布局产业 全力推动发展快

  “种菇不累,家门口就能挣钱。”连日来,安龙县笃山镇云上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菇农苏正念喜笑颜开,“今年种了8万多棒香菇,已经采卖了10多万了。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产量高、效益好、致富快、带动力强的生态绿色产业。年平均气温15.6℃的安龙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适合食用菌生长,并且原材料、水电、土地等要素基础好,具有发展食用菌等高端设施农业的优良条件。安龙因地制宜,把食用菌种植作为脱贫攻坚“一县一业”的特色产业,用足脱贫攻坚政策红利大力发展。

  不仅仅是安龙,这些年来,黔西南相继出台《黔西南州“十三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黔西南州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2年)》《黔西南州2020年食用菌产业发展重点任务推进方案》《黔西南州2020年食用菌产业发展菌种保供方案》《黔西南州2020-2022年木质菌材保供方案》《黔西南州2020年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等发展食用菌种植,高起点、高标准、规模化建成了多个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同时在电价、标准厂房、金融、人才、品牌创建等方面对相关企业进行扶持。

  为全力推动全州食用菌产业持续裂变,黔西南州继续组建以书记、州长为“双组长”,州四大班子有关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州林下菌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实行重大事项专题研究、专门决策、专项部署;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由办公室和林下食用菌专班、林下中药材专班、资金筹措专班组成,全部由州领导分别领衔专抓,抓具体业务,抓产业调研,抓问题解决,为林下菌药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和技术保障。

  根据黔西南州优化区域布局和种类结构,围绕安龙、义龙、晴隆、兴仁等食用菌产业集群,加快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产业,全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据了解,食用菌产业已覆盖黔西南州9个县市(区),52个乡镇,有食用菌标准化农业示范园区2个,食用菌种植、销售、加工规模排在全省前列。去年,黔西南州完成食用菌产量22.19万吨,带动1.2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截至目前,从事食用菌种植加工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共6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8家。福顺三友农业生物科技、丰源现代农业、裕农菌业等食用菌企业相继落户黔西南州,已形成安龙出口食用菌农业示范园区、义龙新区龙广珍稀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多个食用菌产业密集区,呈现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

  选育优品 打开市场销路广

  “这个是香菇的液体菌种,经过前期母种转化到液体里面后,再把它培养到发酵罐里边,之后把液体菌种接到菌棒里,菌棒培养好之后就可以出产香菇的菌棒。”近日,在安龙县贵州福顺三友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菌种研发中心,工作人员们正紧张有序地加快菌种研发和培育力度。

  狠抓技术服务。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达成技术合作关系,推动食用菌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合力助推科技创新,大力提升食用菌产业价值链,促进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其中晴隆县通过与省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发展林下红托竹荪,并利用易地搬迁车库发展庭院食用菌种植,效果明显。

  此外,黔西南州积极争取李玉院士团队、湖南农大、省食用菌专班、省中药材专班、省农科院和贵州大学等方面技术支持,并充分整合州内资源,确保每个林下菌药产业基地有1个技术服务团队。努力在破解技术难题、技术推广运用、优质品种培育、产业选择、病虫害防治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林下菌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其中册亨县依托湖南农大,结合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下灵芝种植,探索农旅发展路子。

  大力引进林下菌药新品种进行试种,积极选择和培育优质品种,为全州林下菌药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加强田间管理,优化种植条件、土壤配方、施肥管理等,集成林下菌药种植技术。其中州林产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利用宁波帮扶资金在义龙建立州级示范基地,创建科企合作样板。在核心区和拓展区建设过程中,优先组织有种植意愿的群众参与务工,及时抓好“岗前培训”“实地培训”和“技术提升”,累计培训农民17批次,培训农民5.3万人次。

  据了解,黔西南州还在延长食用菌产业链上下足功夫。在菌种培育方面,已初步形成从菌种研发到母种、原种和栽培种配套的菌种生产体系。义龙新区已建成省级姬松茸、红托竹荪菌种研发中心。安龙县正在建设食用菌产业园菌种研发中心。安龙、义龙、兴义、晴隆、普安共有13个企业(合作社)进行栽培种生产。接下来,黔西南州将加强加工贮运能力建设,在安龙、义龙等重点基地县(区)分别建设食用菌商品化处理基地,建设8.5万立方米容量冷库,在安龙县建设西南物流集散中心、食用菌产品研发中心、食用菌行业指导中心和食用菌文化创意中心,延长食用菌产业链下游环节。

  同时,黔西南州积极开拓本地市场,扎实推进以校农结合为主的“十进”措施,并通过举办产销订货会、展示展销会,提高本地农产品采购份额;努力扩大州外市场,抢抓“黔菜入沪”“广进黔菜”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分拣中心建设,增设木耳专用仓储中心,利用木耳储存优势调节市场价格,确保供需平衡;加强与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对口帮扶城市等开展合作,促进全州食用菌产品更好更快地融入全省、全国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州农产品销售指挥部作用,利用好“万峰严选”贵州省首个直播电商基地平台和“大数据农业+直播带货”等网络营销平台,积极拓展线上销售市场。

  利益联结 鼓起群众“钱袋子

  近日,兴义市洒金街道林下菌种植基地遍布忙碌的身影,建档立卡贫困户吴正莲这段时间天天提着篮子上山采摘竹荪。“正是丰收季节,地里的竹荪蛋密密麻麻,长开来的竹荪菌也株株洁白,品相相当好。”吴正莲手脚麻利地采摘着,不时和旁边劳作的村民们说笑。

  “7月初我和老公都来基地上班了,主要负责菌园管理和采摘竹荪,每人每月有2400元左右工资。”吴正莲笑着说,家门口就找到工作,在山上干活还有免费午餐,“有事干、有钱拿,这日子安逸。

  今年5月以来兴义市抢抓发展林下食用菌的机遇,在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迁入地洒金街道规划发展林下菌药1700亩,其中红托竹荪380亩、灰树花1100亩、黑木耳120亩和铁皮石斛100亩,通过充分盘活森林资源、发展林下菌药绿色经济,吸纳众多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前段时间种下的竹荪、灰树花和木耳都丰收了,主要销往本地和周边市场,销售情况不错。”基地管理方现场负责人陈伦波告诉记者,现在平均每天基地里可采摘数千斤食用菌,有200余名搬迁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基地里做工。

  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黔西南州充分保障群众利益,学习借鉴外地发展经验,推广复制安龙“1210”模式,黔西南州深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逐步完善和落实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和相关贷款贴息等政策,引导企业、合作社、菇农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协作,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及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降低菌种投入成本,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确保农户稳定获得收益。

  菌菇飘香金银来。黔西南州通过“内培外引”,坚持“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示范带动”,采取“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国有林场+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群众”等组织方式,重点解决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务工就业问题。到目前,全州仅林下食用菌产业经济累计用工量21.5万人次,群众务工收入1700多万元。(记者 刘义)

[责任编辑: 刘昌馀 谢素香]
2020中国·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开幕
2020中国·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开幕 孙新华
贵州:食用菌产业成为脱贫攻坚重点产业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昌鹏介绍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