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三个精准”保成效促发展

10.12.2014  22:51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10日电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召开以来,黔西县始终坚持“作风建设在路上”,深入抓、持久抓,通过精准把握建立制度关键点、优化服务着力点、治疗“顽症”落脚点保成效、惠民生、促发展,确保教育活动后续工作稳步推进。

    精准把握关键点建制度保成效。通过废除、完善、新建等措施,认真抓好制度建设工作,织牢制度保障体系,用严密的制度确保“四风”问题整改不回潮。一是落实制度正思想。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业务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思想上筑牢“四风”问题“防火墙”。二是执行纪律正作风。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执行财务收支管理制度,不搞计划外建设,把每一笔经费的使用都放在“阳光下”,用在“刀刃上”,杜绝舌尖上、车轮上的浪费。三是严格管理正行为。认真实施好“夜访农家”、干部“夜间签到”等制度,用严的措施、铁的纪律,严控“走读风”“玩乐风”,确保干部身子沉到基层去,群众口碑树起来。

    截至目前,全县修改各类制度1300余个、补充完善制度912余个、新建制度411余个,织牢了制度“防护网”。

    精准把握着力点优服务惠民生。认真总结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提炼一套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在全县推广,使群众真正感受到干部作风建设的新成效。一是搭建平台服务群众零距离。深入推进“民生事项代理代办”制,发挥好“网格工作室”的阵地作用,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立群众工作站,整合部门统一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拉近干群零距离。二是规范管理服务群众零差别。坚决兑现“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来早、来晚一样接待”的“便民服务承诺”,做到平等对待群众零差别。三是畅通渠道服务群众零障碍。推广实施干部驻村“1+9”工作机制、“四事工作法”,让群众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事有党员办,实现说话办事“零受阻”,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全县乡镇干部职工开展民生项目大排查和社情民意大走访等工作886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68余起。

    精准把握落脚点治顽症促发展。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以求实求是的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软、懒、慢的问题,多办民生实事,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一是“下猛药”治软提劲。把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摆在突出位置,要求“一把手”亲自抓,认真总结前期整顿工作的经验,“下猛药”治疗“软症”,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后发赶超的强劲动力。二是“动真格”治懒提效。针对干部存在的精神不振、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通过落实“奖优罚劣、捆绑考核”激励机制,增强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动真格”治疗“懒症”。三是“出实招”治慢增速。通过落实岗位责任、民主评议、机关管理制度,促进行政效能提升。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消极怠工、办事四平八稳、按部就班等问题,“出实招”治疗“慢症”。

    目前,1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已明确14名县级领导包保联系、24个县直单位进行结对帮扶,累计开展工作100余场次,帮助协调处理各类问题30余件。(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