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周富英:笑对人生 艰难击不到柔弱双肩

12.11.2015  21:40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12日电 黔西县苗族妇女周富英,这一生命运颇为坎坷:12岁成孤儿,29岁当寡妇,50年的苦难历程中含泪安葬了6位亲人,独自把智障弟弟和6个孩子抚养成人。更感人的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她却三拒低保,坚持用自己的勤劳来改善生活,笑对苦难,凭借善良勇敢跨越了一道道生活的沟坎。

    周富英无怨无悔地悉心照料身边亲人的故事,感动了毕节市黔西县五里乡荒田村整个苗族山乡,毫无悬念地当选为“最美黔西人”,并被推荐参与评选“最美毕节人”“最美贵州人”。

    这样的殊荣,对周富英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3年她就曾入围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候选人。在2014年“最美黔西人”的颁奖晚会上,她那正在西南民族大学读大四的孝顺儿子杨何,以对母亲的重重一跪,回报母亲多年的艰辛与付出。

    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金秋10月,笔者走进洪家渡湖畔周富英的家,去探寻这位“最美毕节人”的人生苦旅……

     磨难接踵而至

    行走在五里乡荒田村的水泥通道上,两旁的包谷和烤烟预示着今年的丰收。远处青山叠翠,金黄的原野里,核桃树挂满了累累果实,山脚下苗寨的民居小楼炊烟袅袅。1965年,周富英出生在这里,她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但在5岁时双双患上脑膜炎,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落下了严重的智力障碍后遗症。

    这里石漠化严重,高高的山上只长石头不出粮食。在那个靠劳动力拿工分吃大锅饭的年代,幼小的周富英不得不与父母一起挣工分养家糊口。“那时候大人能够得一个工分,我连半个工分都挣不到。为了挣工分,我从来没有读过一天书。”周富英说。

    12岁那年,周富英那已过而立之年的父亲突感身体不适,检查出是肝硬化晚期。因为无钱医治,父亲早早离开了人世。家中的顶梁柱倒了,整个家庭陷入苦难的深渊。

36年如一日,照顾智障弟弟。

    屋漏偏逢连夜雨,14岁那年,周富英的妹妹在一次赶集中走失,从此杳无音信。周富英透露:妹妹失踪后,母亲不堪家庭重负,狠心抛下姐弟二人离家出走。当时,她眼泪哭干也没能留住绝情离开的母亲。母亲走后的好几个深夜,她独自来到湖边,只想跳到湖里一死了之,每次都是想到可怜的弟弟, 再看看到那四溅的水花、荡漾的波光、欢快的鱼群以及远处雾绕的群山,她在岸边徘徊不决,最终没有勇气跳下去,也不忍心就这样走。说起这些往事,周富英几度哽咽。

    周富英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979年农历七月十五那天,她一早就把公社发的救济苕干吃完,下午家里一点吃的没有。她厚着脸皮去寨上的亲戚家讨了半升包谷,做了一顿香甜的包谷饭。就这样既当爹又当娘,周富英与智障弟弟相依为命,饱一顿饿一顿、生一顿熟一顿,熬过了一天又一天。

     用爱撑起一个家

    16岁是个如花的年龄,家庭的重担早已让周富英成长为一个善解人意的苗家少女。说起自己的爱情故事,尽管时隔那么多年,周富英爬满皱纹的脸上总是藏不住幸福的笑容。

    那些年月,每到农闲时候,不管是悠悠云飘的下午,还是朗朗月照的晚上,抑或处处笙歌的春节,小伙子们常常吹着口琴和芦笙,将姑娘们从家里邀约到寨子或山间旷野谈情说爱。苗族青年的这种恋爱活动,苗语叫“柔革系”,即“串月亮”之意。山上、河边、吊脚楼下,处处可见成双成对的身影对唱情歌。唱至深夜,通常小伙子要送姑娘回家。一路上,口弦声声互吐衷肠,情意绵绵难舍难分。如果小伙不想走了,也可留在姑娘家住下,无论喜不喜欢这个小伙,姑娘和家人都会热情接待,这是苗家的一个习俗。

    当年,周富英和年轻男女们吃过晚饭,洗刷完毕后都会换上干净的衣服,聚集在那棵百年黑桃树下的大平地里,吹着口哨、木叶、夜萧、芦笙,对唱情歌,场景令人陶醉。只有那个时候,周富英才会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尽情享受青春的快乐。在“串月亮”习俗中,周富英结缘了同村善良的杨姓小伙,迎来了爱情的春天。那以后,他们牵着手,一起赏月,一起谈情说爱,一起憧憬美好未来。

笑对人生,艰难击不到柔弱双肩。

    20岁时,爱情之花经过4年风雨终成正果。周富英与杨姓小伙喜结连理。婚后,夫妻俩恩爱有加,相敬如宾,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为了方便照顾智障的弟弟,周富英得到丈夫的支持把弟弟接到家里精心照料。22岁那年大女儿出生,两年后小儿子出生,夫妻俩喜上眉梢,一家5口享受着天伦之乐。周富英讲诉:那时,我感到很幸运,很幸福,不仅有了丈夫,有了父母,有了兄弟姐妹,还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周富英婚后第五年,灾难降临到这个大家庭中。先是丈夫的哥哥患病不治身亡,不久嫂子就因承受不住家庭重担,丢下4个年幼的孩子改嫁他乡。嫂子绝情地走了,难道要让孩子们成为孤儿四处流浪吗?不能让孩子们成为自己的过去,周富英与爱人及公婆商定,自己与爱人抚养两个小的,另外两个大的由公婆暂时抚养。这样一来,加上自己的一对儿女,一家7口的生活和4个孩子的书学费,常常压得周富英喘不过气来。

    但老天似乎也不愿眷顾这个苦命的女子。就在周富英婚后第十年,丈夫经常吃不下饭,面庞虚肿,肚子越来越大,医生检查是肝硬化腹水。丈夫深知当时的医疗水平无法治愈,家里也没那么多钱医治,于是拒绝治疗,最终撒手人寰。

    丈夫的离去,对周富英无疑是晴天霹雳:“天啦,你叫我怎么办啊?”跪在亡夫身边,周富英悲声大哭,哭尽了对丈夫的不舍,哭尽了对于这个厄运连连家庭的无奈。悲伤过后,周富英不得不独自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庭,不得不一个人承担起赡养公婆的义务,不得不一把屎一泡尿地拉扯4个未成年孩子。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无不感动地说:“周富英是个好女人、好媳妇、好母亲。

    不幸的事仍在一件件地发生。周富英的婆婆在一次农活中不幸摔断脚,从此常年瘫在床上。家里的小叔子不务正业成天酗酒,不管家人死活,多病的公公常年与病榻为伴,也照顾不了婆婆。看着躺在床上的公婆,周富英心里也不是滋味。既要下地干活养家糊口,又要分身照顾公婆,她只能用自己柔弱的肩膀硬扛着。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为公婆做好早饭,端到他们的床前放好,然后为孩子们煮上一锅番薯或洋芋,自己就带上一点干粮匆匆赶到离家几里远的田地干活。中午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回来,她还得给公婆端屎倒尿,给孩子们弄吃的,还得喂猪喂鸡……

    寨子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感叹地说:真是苦了周富英啊!那段日子里,只看见她不停地在田地与家里之间忙碌穿梭,不嫌脏,不怕累,对公婆嘘寒问暖,为他们端屎倒尿,生怕照顾不周引起公婆不满。

    尽管如此,周富英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公婆。小叔子常年嗜酒如命惹是生非,婆婆见了气不过,在绝望中吃农药自杀。公公最后也没能抗住病魔离开了人世。公婆去世不久,小叔子因饮酒过度摔倒在路上,不幸也走了。

    眼见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她而去,周富英痛不欲生。但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坚强地选择面对,选择担当。她将自己的智障弟弟接在身边悉心照料已38年,还将6个孩子中的一个供上了西南民族大学。周围四邻无不为之感动,一位老邻居说:“周富英真是一位好女人啊,她过得太不容易了,我们都很敬佩她。

    29岁本是一个繁花盛开的年华。换作其他女子,哪个愿意让自己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掉。一位邻居感叹说:“她这个年龄要找一个男人成家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这里男人尸骨未寒就嫁人的也不是少数。好心人都劝她重新找,老来有个依靠,她想的却是替丈夫尽孝,是不让孩子们受苦。”就是这种撑起一个家的坚定信念,让她从来没有改嫁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