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货搭乘“电商快马”勇立市场潮头

22.01.2016  13:05

黔货搭乘“电商快马”勇立市场潮头

———  “探索电子商务+扶贫”助贵州开辟富民路径

 

        已然进入农历腊月,贵州大地年味渐浓,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家家户户开始张罗买进年货,不少农家还忙着把提前腌制的腊肉、酸辣椒、霉豆腐等农特产品拿到村里的电商服务站去售卖。

        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不靠海、不靠江,是欠开发、欠发达的传统农业大省,目前贵州省仍有623万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8.9%。2014年以来,贵州省委政府抢抓大数据落户贵阳机遇,提出打造大数据+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项助农增收的抓手,开启了农业“接二连三”新时代。

 

网联四海推动黔货出山

        新年伊始,贵州省政府在北京举行2016贵州年货节暨贵州特色商品(北京)展示交易会媒体通气会。为期7天的年货节暨交易会于1月17日至23日在北京市新奥购物中心举办,包括国酒茅台、都匀毛尖、辣子鸡、酸汤鱼等在内的2000余种特色商品将悉数亮相。电子商务的应用成为此次贵州年货节的最大亮点。

        近年来,贵州电子商务发展得风生水起。去年,贵州电子商务进农村成为一个亮点。在省内19个示范县的带动下,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目前,1000家企业已经进驻贵州电商云平台,700个农村电子商务网点在农村地区铺开。

        今年,贵州省政府与阿里里巴巴集团合作开展2016年首届“年货节”全国“3+1”的试点(包括贵州省、山东省、陕西省及江西赣州市),依托阿里巴巴集团的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线上交易,所有商品都将在阿里集团的“村淘”、“聚划算”、“淘宝”、“天猫”等线上平台进行销售。同时,参展企业也都自建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还可以活动现场关注扫描产品二维码,通过贵州电商云等综合电商平台下单,轻松完成线上购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同步销售。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共推“黔货出山”。

        贵州省政府秘书长张汉林介绍道,举办这样的推介活动有三大目的。一是向外界展示贵州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二是想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大家了解一个“不一样的贵州”;三是尽管贵州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绝对贫困人口超过了600万,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希望外界多了解,多给予贵州大力支持。

        作为全省的一件大事,年货节在轰轰烈烈的筹备着,作为远在他乡的贵州人,年关将至,却不能回乡的惆怅也从他乡吃到的“贵州味道”缓解了许多。贵定县昌明镇猴场堡社区永和村村民文国雨常年在江苏一带打工,为了能够多赚些钱,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回家过年。“每年最忙就是这段时间,大家都回去过年了,他留下来帮忙照看厂房也有几千块的收入,不累,就是不能回来过年,吃年夜饭的时候总想起他以前最馋家里的腊肉了,寄过去运费又太贵了,请人代大家东西都很多,前两天他来电话时说到在网上买到了家乡的腊肉,20多一斤,还不要运费,总算在外面也能吃到家里的腊肉了。”他的母亲年过7旬,提起小儿子文国雨时嘴边有了淡淡的笑意。

 

山货进城叫响农家品牌

        前不久,施秉县牛大场镇农民吴德顺才在淘宝网上开了中药材网店,不久就成交了一笔500元的订单,乐得忍不住地哼着小调。“这个客户之前已经合作过两次,每次都在500元左右,每公斤的价格在150元,太子参这两年价格下跌,药商过年收购的时候总是把价钱压得很低,现在有了网上售卖渠道,施秉太子参在网上有了名气,再也不担心销路的问题了。”吴德顺乐呵呵对记者说。

        “‘哥巴香’在网上销售后生意红火,目前订单不断,我们正抓紧包装、赶制产品,为年前作准备。”近日,岑巩县哥巴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金萍一边包装地方特产锅巴粉,一边高兴地说。

        同样,在该县龙江河思州柚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一些柚农,也积极“试水”“电商”平台网上销售思州柚,与申通快递公司取得联系,决定推出打折优惠的精品果品。

        近年来,该县发挥组织和社会化动员优势,在线上线下为青年就业创业搭平台,积极创办网店,利用“电商”平台促销,带动农民致富。目前该县创业网店6家,“思州石砚”、“黔东竹木手工艺”、“思州绿茶”、“黔东南山里娃”、“贵州小淘馆”、“天壹茶叶”等,主营思州石砚、思州绿茶、竹木制品、农家腊肉、米粉、灰碱粑等农特产品,上架产品200余件,网销势头看涨。

        新经济时期,众创时代到来,电子商务成为有力载体,国内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开辟了新的就业增收渠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电子商务正加速与制造业融合,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成为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新力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贵州农村电商发展更是异军突起,各地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有力措施,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将贫困群众扶上“骏马”,送群众踏上脱贫征程。电商扶贫成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说:“电商扶贫是将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为贫困群众创造就业和创业机会,帮助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以电商促市场、以市场带基地、以基地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一种新型扶贫工作方式。电商扶贫事关贵州贫困农村的生产、投资、消费,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能够巩固和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果,繁荣贫困农村商贸业、服务业,实现农业‘接二连三’,解决贫困农村农特产品卖得掉、卖得快、卖得好的问题。

 

完善体系  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然而,贵州电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电商起步晚、基础弱。2015年贵州省扶贫办在惠水县和印江自治县召开的电商扶贫推进会上,贵州首批启动印江、松桃、碧江、江口、惠水、务川、正安、施秉、兴仁、册亨10县电商扶贫试点,安排1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采取“基础资金+绩效”的方式用于10个试点县试点工作。叶韬分析了当下贵州发展电商的几点不足,一是农村电商市场几乎一片空白。由于电商工作起步晚,相比于城市电商物流的繁荣与便利,全省农村的电商市场依然显得冷清和不足。受物流渠道、订单密度等方面的限制,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商品配送慢、服务差、价格贵等问题,消费者很难享受到同城市一样的购物体验。全省除惠水县、印江自治县具有一定规模外,其他县均处于起步或未起步阶段。二是农村市场接受程度低。现在农村电商和10来年前电商刚刚萌芽时的一二线城市一样,面临着消费者认知度低,对互联网思维下的现代营销方式仍然比较陌生等困难,传统农业购销模式、思想观念的惯性使农村用户难以接受电商服务。三是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交通设施落后,村、组路还未完全通达,导致物流成本高,宽带、移动4G网络还未实现农村全覆盖,制约了电商扶贫的发展。四是农产品商品化率低。在全省贫困农村,大多数农产品还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状态,生产基地规模化不够,产品生产标准不一,商品化率低,不能有效在市场上流通,缺乏经济价值。五是农村电商人才匮乏。农村本土人才外流严重,轻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均偏低,电商人才极度匮乏,严重制约了电商扶贫的发展。

        叶韬说:“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既要依靠体制改革来解放生产力,还要依靠技术革命来发展生产力,电子商务就是一次技术革命。电商扶贫属生态友好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成长空间广阔,潜力巨大,既能培育贫困农村新的经济增长极,又确保了‘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电商扶贫事关贫困农村的生产、投资、消费,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电商扶贫不仅须政府扶上马还要送上一程,出台各项措施保障人才、交通、物流等方面条件改善,为农村发展电商奠实基础,繁荣贫困农村商贸业、服务业,实现农业的‘接二连三’,解决贫困农村农特产品“卖得掉、卖得快、卖得好”的问题,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扶贫、脱贫。”

        从2016年起,贵州省扶贫办将根据规划要求和各试点县需求,制定相应的电商人才培养计划,每县每年培训电商扶贫人员不少于1000人次。同时启动县级电商中心和乡村站点建设,引导10000户贫困农户上网交易,人均增收1000元,通过电商扶贫脱贫40000人;2016年县级电商中心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电商网点覆盖50%的贫困村;2017年县级电商中心各项功能基本具备,电商网点覆盖90%的贫困村,打造100个国家或省级示范项目、1000个特色网店、10000个电子商务服务站,围绕扶贫产业开发农特产品,打好“贵品”战略的扶贫战役,每个县创建1-3个主打网售产品及若干小品牌。

 

记者手记

        记者是从农村里面走出来的,深知山里乡亲因交通条件限制所带来生活上的困苦,耳闻目睹身边的亲人们与时代接轨,已经开始网上购物开网店,激动之情无以复加,这是在过去的几十年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人们只在网上看一看照片,鼠标一点,村里的服务站里有专职人员帮助大家购物,喜欢的都可以买到,这些都是贵州省近来发展电子商务给农村群众带来的便利,网购网销正逐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常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贵州的电子商务将做得风生水起,大展宏图。

(本报记者  胡丽华  文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