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坚持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02.02.2015  14:24
      2014年前3季度,安徽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17.4%,分别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12.1个、5.5个百分点;尤其是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力,分别增长56%、65.3%,两大产业对全市增长贡献率为49.4%;与此同时,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增长5.5%,低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6.4个百分点。合肥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产业转型升级正朝着预期目标稳步推进。
  坚持做大总量。按照“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良性发展模式,合肥市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家电、装备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成为千亿产业,家电“四大件”产量稳居全国第一,汽车、装备制造等综合产能进入全国前列。产业配套协作体系形成,产业集聚带来的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凸显,家电、装备、汽车等主导产业本地平均配套率分别达到70%、40%、48%。
  坚持提升产业层次。“十二五”时期,合肥市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提升结构的突破口,围绕智能语音、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充分利用合肥科技优势和创新资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和传统产业高端化。
  坚持科技创新。合肥是国家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也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核心,依托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几年来,合肥市壮大科技创新主体,通过实施“工业品牌示范”工程,培育百亿级品牌企业、十亿级品牌产品,美菱、合力、安利、三洋、科大讯飞、四创电子等6家企业成为国家级品牌示范企业。而且,目前技术中心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219家,技术合作项目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尤其是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中科院合肥大科学研究中心获批筹建,中科大先研院等新型研究院全面启动,集聚研发单元106个。
  坚持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合肥市不仅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同时把淘汰落后产能、防治污染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全市化工企业已全部实现“退城进园”。
  2014年,合肥市主要创新指标全部进入省会城市十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居第8位,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居第8位和第10位,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居第5位,技术合同交易额居第8位。
  目前,合肥市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推进:“京沪干线”量子通信工程正在积极建设;合肥市编制的新能源汽车2014—2020年专项规划,已列入工信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首批试点;未来网合肥先导试验网开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