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扶贫日” 我省将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
10月17日是我国第二个“扶贫日”,也是第23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昨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扶贫日”我省将以“扶贫济困、你我同行”为主题,展开“五个一”系列活动。
“五个一”系列活动具体为:
发布“扶贫日”活动倡议书和扶贫公益信息。重点通过视频、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途径向全省发布“扶贫日”活动倡议书和扶贫公益短信,公布捐款方式和捐款账号等信息,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日”活动。
举办全省扶贫开发成就展暨“扶贫日”现场捐募仪式。在贵阳市筑城广场举办社会扶贫成就图片展,在成就展现场还将举行“扶贫日”现场捐募仪式,开展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捐款活动。我省将采取“接收捐款与捐物相结合、省内捐赠与省外捐赠相结合、扶贫日捐赠与经常性捐赠相结合、统一捐入公募账户与选择其他形式捐助相结合”的方式,由省直各系统和各市(州)、县自行开展各种形式的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募捐活动。并且,在贵州省扶贫开发信息网开辟扶贫济困“直通车”专栏,搭建起社会扶贫援助方和求助方信息发布与互动救助平台,开展援助人与求助人点对点精准帮扶。
举行社会扶贫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开展全省社会扶贫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从全省范围内评选出社会扶贫的50个先进集体和50名先进个人。
播出一期社会扶贫电视对话节目。邀请部分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对口帮扶城市分管领导,开展整县脱贫的万达集团及省内外开展社会扶贫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个人代表等,参与制作一期主题为“社会扶贫与脱贫困奔小康”电视对话节目,在“扶贫日”期间播出。
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和电视直播形式开到乡镇(社区、村),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并在大会上表彰一批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 让社会扶贫常态化
近年来,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尤其注重激发贫困群众苦干脱贫的热情、注重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是坚持示范引导,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增强群众的致富本领。三是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四是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好脱贫致富“领头雁”。
如何使扶贫日活动影响延伸下去,使之常态化,切实取得成效?对此,省扶贫办对口帮扶处处长彭锦斌告诉记者,要将扶贫日活动中一些成效明显的做法与措施,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使之长期有效开展。比如,制定“扶贫日”公募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社会扶贫激励机制等。今年将建立“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村实行包干扶贫”的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扶贫对我省9000个贫困村的全覆盖。
同时,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目前,我省社会扶贫主要有31个中央单位(央企)定点扶贫,8个东部城市对口帮扶,省内外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扶贫以及军队参与扶贫等。今后,要进一步深化定点扶贫工作,强化对口帮扶,大力倡导民营企业扶贫,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扶贫,广泛动员个人参与扶贫。
其次,创新社会扶贫方式。借鉴万达集团帮扶丹寨整县脱贫行动模式,搭建我省国有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新型平台。今年我省从省国资委监管和中央在黔国有企业中,选择了12家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一对一”结对帮扶12个扶贫开发任务重的贫困县。
据了解,我省从今年实施的“百乡千村推进计划”1000个贫困村中,重点选择了100个村,每个试点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在社会扶贫各项试点中,启动了全省农户安装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光伏发电项目——— 盘县岩脚村光伏发电项目;指导铜仁市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开展“农村淘宝”以及杭州在黔东南州开展的电商扶贫工作。
并且,大力开展扶贫志愿行动,鼓励和支持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才、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志愿者行动,为贫困地区提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推广、文化下乡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同时,打造扶贫公益品牌。我省积极争取“光彩事业”、“希望工程”、“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爱心包裹”等全国性扶贫公益项目在我省实施,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并积极打造“春晖行动”、“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助学工程,圆梦行动”等针对贫困地区“一对一”结对、手拉手帮扶等本地扶贫公益品牌。 (记者 聂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