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将更名滴滴出行,炮灰公司的涅槃
滴滴打车即将更名为滴滴出行,名字背后是一家创业公司从棋子到平台的进化。
最近两天,滴滴打车的启动页面分别出现了为“滴滴打车再见——只为和你走的更远”、“滴滴打车全新品牌升级还有3天”的海报。
尽管没有官方确认,但外界传言9月9日滴滴打车应用即将更名为“滴滴出行”的说法基本坐实。这里的更名可能不仅限于App的名称,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家公司合并后,对外一直叫“滴滴快的”,表明两家公司是合并形成的关系,未来更能彰显战略定位的滴滴出行或许会取代滴滴快的品牌。
钛媒体记者在中国万网查询后发现,“didichuxing.com”、“didichuxing.cn”两个域名分别在今年6月、8月被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抢注。此外,中国商标网显示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将“滴滴出行”的4大类商标以及“嘀嘀出行”的4大类商标收入囊中。
这已不是滴滴第一次改名。
曾经因为嘀嘀打车的商标已被一家杭州公司注册,双方发生了品牌纠纷,去年5月,小桔科技无奈之下更名滴滴打车。(详见钛媒体相关报道《申请商标慢半拍,滴滴深陷知识产权纠纷》)
曾经在商标上吃过亏的滴滴,这次所幸也拿下了嘀嘀出行的商标。
除了更名外,相关人士称迫于政策原因,滴滴专车起步价格将下调至12元,每公里价格同样也会下调;专车会逐步规范化,如减少私家车的挂靠,取代以滴滴自己 购车 聘用司机。记者于昨晚收到滴滴推送的短信,内容如下:
滴滴专车倾城 降价 ,12元起步,放下一天的疲惫让我送你吧!
之所以选择9月9日,是因为小桔科技于2012年6月6日成立,同年9月9日上线打车软件App。用3年时间作为一个节点,滴滴更加明确了出行平台的定位,告别曾经的滴滴打车,向着最大出行平台——滴滴出行迈进。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回过头梳理一下滴滴快的打车这3年来的发展情况,看看昔日的炮灰如何成为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2012年:公司成立,上线App
2012年3月,国内打车软件的鼻祖摇摇招车上线,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软件也陆续推出。仅在一年的时间里市场上就有了40多款打车软件。网络上关于滴滴打车在2012年的报道非常有限,滴滴打车软件的母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于当年6月成立,是国内第一家通过移动互联网 技术 开放网络智能叫车系统的公司。同年9月,滴滴打车软件正式在北京上线。11月,深圳成为国内第二个、南方第一个可以用滴滴打车软件叫车的城市。2012年年底,公司账面上只剩下一万元钱,程维碰壁多次,终于促成了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接受腾讯融资奠定了滴滴打车决胜的基础,而A轮融资则是在最危难时刻的救命稻草。
如同网络上的报道一样,用户对打车软件几乎没有概念。
2013年:拿到关键融资,两分天下
时间来到2013年,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先后获得了腾讯1500万美元B轮融资和阿里巴巴、经纬创投1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这两笔抱大腿的融资,成为了国内打车软件行业的分水岭。滴滴打车联合创始人李响曾经向记者表示,滴滴和快的能够拿到两笔重要投资,是他们在行业里处在头两名,因此吸引了腾讯、阿里的投资。并非是简单的资本选择了谁,谁就能胜出。
滴滴、快的获得融资后,加速了在全国扩张的脚步。2013年6月,快的打车开通全国30个城市,并与去哪儿、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支付宝形成战略合作伙伴,为其打车功能提供服务支持;8月,快的打车接入支付宝,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可以通过支付宝在线支付全部打车费用的打车App。2013年9月,微信5.0改版,滴滴接入微信与手机QQ。2013年10月的艾瑞咨询关于打车行业报告显示,滴滴打车市场占有率第一,达到59.4%,超过了其他所有打车软件占有率之和。快的则声称:在上海、广州两个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超过80%,全国市场份额超过50%。
至此,两家公司基本确立的两分天下的格局,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品牌影响力,都难觅对手。
2014:补贴大战,红包满天飞
2014年1月份,随着腾讯、中信1亿美金C轮融资到位,拉开了补贴大战的序幕,市面上同类产品相继毙命。补贴最高峰时段,滴滴打车给乘客提供12至20元不等的补贴,很多用户都将出租车变成了上下班出行工具,因为补贴过后比坐地铁还便宜。“支付+红包大战”一直到5月才告一段落,双方烧掉近20亿元。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滴滴(微信支付)处于攻势,快的(支付宝)为守势。
此后,两家公司的订单数量出现了明显滑落。滴滴打车在补贴最高的时候,订单量峰值曾达到530万单,而停止补贴后,平均每天的订单量回落到300万单左右。快的也表示,补贴期间日单数甚至超过了600万单,补贴结束后订单数下降了6成。
疯狂烧钱的同时,几乎让人看不到盈利的可能,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滴滴、快的只是腾讯、阿里移动支付圈用户的手段。至于这两家公司的生死,除了他们自己真的没人放在心上。此时,两家公司开始针对广告变现试水,例如分享红包后露出广告主的广告语以及积分商城中的品牌引进。
出租车市场稳定之后,两家公司都将重点放在了客单价更高的专车市场。2014年7月8日,快的推出“一号专车”;紧接着的2014年8月19日,滴滴也推出了“滴滴专车”。随之而来的是就是专车补贴,经常会出现几十元的专车补贴券。
这一年中出现了人事上的重大变动,一个重要的 人物 柳青加盟了滴滴打车,日后多次代表滴滴打车出席各类活动,为公司品牌发展以及资本运作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5:滴滴、快的合并,新业务陆续上线
今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情人节当天两家公司宣布合并的消息,新公司将实施联合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资本运作者永远会追求利益最大化,柳青被认为是幕后推手。
尽管滴滴和快的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谁也不能弄死对方,更尴尬的事情是,这样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带来行之有效的盈利方式。显然,握手言和是最好的选择。
今年5月到7月之间,滴滴打车App相继上线快车、顺风车、滴滴大巴、代驾业务。几乎涵盖了所有出行用车场景,出行平台已经初具规模。程维在“2015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上,进行了一场名为“出行梦想”的主题演讲。他的梦想就是建设一个中国人领导的,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在未来3年时间里每天可以服务三千万的用户,服务一千万的车主,在任何地方3分钟内都可以叫到一辆车。
尽管滴滴快的很不愿意提及垄断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垄断带来了议价权,让盈利方向变得更加明朗的同时也让用户见识到了市场经济的冷酷。正在研发过程中的“动态调价”智能调度系统于8月7日傍晚上线,当时北京突降暴雨,导致 交通 拥堵,打车需求激增。滴滴快的监控平台显示,7日19时至20时,一小时内的用车呼叫量较前一日同比增加56.18%。动态调价后,加价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最高车费涨了约1倍。
上个月,滴滴快的宣布完成了20亿美元的融资,本轮融资完成后,滴滴快的公司将拥有超过35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在人们固有观念中,滴滴、快的不过是腾讯、阿里推广移动支付路上的炮灰,普及了移动支付后,他们的历史使命也就结束了。但是,滴滴快的用表现在政策的夹击下、外界的质疑声中趟出了一条路。3年的时间,滴滴快的从一家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也许你还会质疑他的盈利模式,但显然他们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