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啃下改革硬骨头 打赢国企攻坚战

29.01.2017  13:34

  新的一年,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片红红火火:铁水腾飞奔流,闪耀出绚丽的焰火钢花。

  刚过去的2016年,水钢公司以变应变、以快应变,强经营,补短板,钢铁主业和非钢产业双轮驱动,营业收入达到85亿元,经营实现五年来首次“不失血”。

  动真碰硬,敢啃硬骨头,方能破坚冰。当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贵州企业以提质增效迎面多重困难和矛盾挑战,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改革攻坚战——去年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20.5亿元、生产总值886亿元、利润总额280.3亿元,分别增长15.3%、12.5%和11.9%,其中净资产收益率11.8%,在全国排位第一。

  结构性调整轻装上阵

  随着“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落地落实,全省国企进一步提高产品服务供给质量,努力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局良好。

  一批过剩产能被大力化解,轻装上阵。2016年,水钢压减150万吨粗钢产能,盘江、水矿、六枝去煤炭产能562万吨,安置职工6519名。

  一批新的重点项目出炉,绽放新梦想。开磷集团大水工业园全水溶多功能磷复肥装置全面建成投产;产投集团实施“基金群”战略,发起设立贵州央企扶贫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国有企业混改基金,总规模达715亿元,充分发挥了产业引导作用。

  一批新生动能日益崛起,显示强势后劲。茅台防伪溯源、开磷数字矿山、机场智慧机场、物资数字仓储开展大数据应用,受益匪浅;贵州钢绳主导修订的ISO2408上升为国际标准,瓮福磷酸一铵和硫酸产品被评为中国能效“领跑者”,振华新能源电池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一批新兴市场不断开拓,闯出发展新天地。各企业联动推进拓市场、补短板、去库存,采取多元手段和策略开拓市场,茅台酒在高端白酒市场占有率超过50%,开磷本色二铵在印度市场销售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化工产品海外销售零突破,瓮福、七冶、省建院等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承接国外项目再创新高。

  降本增效大步走出困境

  通过深入实施成本管控,贵州省国企大力降本节支、挖潜增效,独资和控股亏损企业由6户减少到3户,人工成本总额同比下降10.3%,资金周转效率和资产运营质量明显提高。

  守住成本,还要坚决守住重大风险底线。

  全省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体系,切实提高运行质量和风险防控能力,同时不断提高依法治企水平,妥善处理法律纠纷,有效化解了一批法律风险。2016年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较年初下降0.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地方监管企业平均水平16.1个百分点。

  抱团合作共享资源,为国企走出困境打开又一扇大门。贵州省企业主动与金融机构对接,有效化解债务危机,与铁路、公路、电力等单位建立上量协作,生产经营成本大幅降低。

  混改升级深度释放企业活力

  建工集团在集团公司层面实施员工持股,三元混合所有制改革初见成效;

  贵盐集团以减员增效为核心深化盐业体制改革,着力打造现代化商贸物流企业;

  中国农业银行成功参与六枝工矿债转股合作。

  一个个成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说明,目前,贵州国企的重点突破方向瞄准混改,深度释放了企业的内在活力。

  通过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遵钛集团、贵绳公司等企业分离移交方案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产投集团、黔晟国资公司、盘江集团两类公司试点有序推进,国有资产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贵州国企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迈向新征程。

  31家企业进入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全省监管国企的610户二、三级子企业中,550户已改造为公司制。

  省建筑院公司制完成改革,规范设立董事会,26户监管企业集团层面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三会一层”运转更加协调有效。(记者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