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抓作风岂能“磨盘两圆”

26.09.2014  16:27

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改进作风成效有目共睹。但是,部分党员干部仍然存有“转作风乃一时之需”的思想,究其原因,是满足于既得成效,安于现状的思维在作祟,但“一把手”的“教管”不严却难辞其咎。

不可否认,一把手抓作风不敢得罪人,实为明哲保身的“懈怠”行为。其实,“父母官”之称不仅之于百姓而言,古语有云,“子不教父之过”,一把手若不以“严父”之威来抓队伍作风建设,那么改进作风势必沦为空谈。

抓作风,一把手要敢于“得罪”人。诚然,“得罪”人难免引起“阵痛”,但从长远来看,一时“阵痛”换来的却是好作风的良性循环,其最大收益便是获信于民。假如“一把手”以老好人的方式抓作风建设,兴许干部职工能够暂时披上所谓作风良好的外衣,但在内里依然是我行我素,如此内外不一之举,其害较不改作风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对于违犯法纪者却不必留面子,而应第一时间亮出“家丑”严肃处理,切忌将其捂在“怕得罪”的盖子里。

抓作风,一把手要勇于“得罪”自己。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把手,在拥有“话语权”的同时先得在作风上过硬,身为领头雁,其言行自有“风向标”之效,一把手自我纠风于人先,既是职责所在更彰显领导素养。不过,“得罪”自己并非“濯清泉以自洁”那么简单,当以壮士断腕般的决心为之,毕竟,以“官威”压人远不如以理服人来得实在。

抓作风,一把手还须“得罪”有方。改进作风非一日之功,根除不良作风还须方法得当。一把手须“慧眼识非”,一旦发现作风问题燃起苗头,应当适时“扯袖子、亮黄牌”,爱护干部并非给予“甜言蜜语”,而是在关键时刻能够令其悬崖勒马。有道是祸患常积于忽微,一些干部在犯错之前,常常因作风上的“不拘小节”而酿成大错,而此时若能“当头棒喝”之,方可避免作风问题“滚雪球”。(作者 茶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