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江一条河激活一条经济带

16.05.2016  16:29
    本报记者 胡颂平     去年10月,贵州都柳江从江航电枢纽首台机组启动发电,实现了贵州航电一体化开发建设零的突破,标志着贵州水运资源开发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2014年,乌江(乌江渡—龚滩)航运工程、清水江三板溪库区航运工程相继建成,更是改写了贵州没有高等级航道的历史……“十二五”期,贵州水运发展成绩斐然,实现了投资增速最快、高等级航道增加最长、水路运输量提升最大三个“”。   面对未来,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贵州水运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精准扶贫上有什么思路和措施?带着上述问题,记者对贵州省航务管理局局长徐仕江进行了采访。 加快水运出省通道建设   2015年10月28日和12月8日,贵州都柳江从江、大融航电枢纽首台机组先后启动发电,为黔东南、黔南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以岜沙枪手部落、香猪闻名遐迩的从江县,县长张广渊兴奋地说,过去都柳江航道等级低,以木船居多,运输以公斤为单位,现在运输以吨计,船舶可达500吨级,是航电开发使从江县一夜之间实现了从传统航运向现代航运的华丽转身。   “构建‘两主四辅’出省水运通道,尽快打通乌江、红水河水运主通道,为贵州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创造条件,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也是贵州各级地方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推手。”徐仕江告诉记者,贵州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都柳江、清水江、锦江等出省水运通道均经过贵州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省50个贫困县,其中34个分布在水运通道两岸,在苗族、侗族集居的黔东南州,水运涉及全州14个县(市、区),98个乡镇,456个建制村,1000多个自然村寨,240多万人,当地百姓出行大多依靠水运。   徐仕江认为,抓好水运出省通道建设,为沿岸腹地资源富集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对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带动通道两岸群众脱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快水运出省通道建设,仍然是贵州当下的‘主旋律’。”徐仕江说,“十三五”期,贵州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都柳江航电一体化建设,启动乌江通道三级航道升级改造、南北盘江—红水河通道扩能建设、龙滩水电站1000吨级通航设施建设、清水江高等级航道建设等项目。    建设水运民生工程   在剑河县柳川镇的赶场天,清水江三板溪库区柳川码头格外闹热,客船来来往往,身着民族服饰的旅客肩挑背驮,呼朋引伴,不亦热闹乎。   据介绍,三板溪库区面积11051平方公里,周边分布着1城6镇7乡93个村,居住着45.9万苗族、侗族等群众,出行以坐船为主。2012年6月,航道部门在建设三板溪库区航运工程时,结合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修建了柳川、南加、八受、三板溪4个大型码头,以及革东等34个中小型停靠点。2014年10月工程竣工后,水路客运量节节攀升,2015年达280万人次。   “在贵州山区实施库区航运建设,可以极大地解决两岸群众的区间客货运输,提升水运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能力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徐仕江说。   他表示,“十三五”期,贵州将把水运民生工程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抓手,改善边远地区、民族地区交通条件,重点实施通航库区航运、农村渡口、便民码头等项目,到2020年,将建成12个库区水运项目,建成乡镇渡口1000个和城乡便民码头120个。    打通进港公路“最后一公里   江界河码头位于乌江中游,红军曾经在这里强渡乌江。如今,昔日的红军渡口已成为繁忙的港口。   据介绍,2013年年底,江界河码头建成后,当地政府投资兴建了一条长3公里的进港公路,与205省道相连。便捷的交通催热了江界河沿江旅游业,旺季时码头日均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在港航部门帮助下,两岸群众在进港公路两边开起了旅店、餐馆、小卖部等,当上了老板。船主们因为生意红火,港区停车位吃紧,向管理部门提出了扩大停车场的要求。   与此同时,先于江界河码头建成的南盘江板坝码头却是另外一副冷冷清清景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进港公路迟迟未能打通。   “不要小看这最后进港的几公里公路,在贵州山区它可以决定一个码头的‘生死’。”徐仕江告诉记者,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不畅是贵州长期存在的问题,既制约了港口经济发展,也是当前水运实施精准扶贫的难点和重点。   如何破题?徐仕江认为,出路在于加快结构调整。   他表示,“十三五”期,在新一轮贵州构建立体交通新格局中,水运将积极融入大结构的调整,抢抓机遇打通进港公路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水路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全面提升水运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积极调整水路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全力加快已规划布局的重要港口与公路、铁路的衔接,重点加快红水河蔗香港、罗妥港和乌江通道重要港口与公路、铁路的衔接,积极引导产业沿江布局,促进沿江特色农业、风光旅游和水上休闲度假等产业发展,打造一条江一条河就是一条经济带。   大力调整船舶运力结构,着力改变贵州船舶装备技术落后、船舶结构不合理、船舶吨位低等现状,到2020年,全省船舶运力将达30万吨,重点通道船型标准化率达50%以上,新建过闸船型标准化率达100%,节能环保、经济高效船舶占5%以上。   “通过结构调整,水运服务经济的能力提高了,精准扶贫之路必将更加顺利。”徐仕江说。   徐仕江   都柳江从江航电枢纽首台机组发电。   来源:《中国交通报》2016年5月10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