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舞动黔东经济带

17.08.2014  00:21
本报记者 干江东 孙晓蓉     7月31日中午,沪昆高速公路黔东出口大龙收费站车流如织,一辆辆满载肉、蛋、菜的大货车,缓缓地从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鱼贯而出,驶向湖南新晃。     大龙收费站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通往华中、华南地区的重要通道,日均车流量在5500辆至6000辆之间。     “不过从今年开始,大龙站车流量逐月下滑,很多车辆分流到杭瑞高速大兴收费站进出省境。”大龙收费站站长简楚东坦言。     与大龙收费站车流量逐月下降形成对比的是,距其90公里车程的杭瑞高速大兴省界收费站车流量却逐月上升。2013年12月全线通车至今,通往湖南凤凰方向的大兴收费站日均车流量从最初的五六百辆增加到现在的三千多辆。     “现在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全程高速,车程只需1个多小时,大兴收费站节假日进进出出的大多是挂着湘、渝、川、鄂、桂、粤和省内各地车牌的私家车。”铜仁公路管理局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春荣称,连她自己也没想到杭瑞高速铜仁段通车后车流量增长会如此之快。     大龙收费站与大兴收费站车流量此消彼长之间,     折射出贵州高速公路建设延伸、加密、成网带来的交通变迁。更让人惊喜的是,杭瑞高速铜仁段全线通车后,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大通道效应”立即显现,高速公路如一条纽带舞动黔东经济带跃然而出。     作为贵州东大门、连接中东部发达省市的重要通道,铜仁在全省交通网络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十二五”前,铜仁只有沪昆高速公路从玉屏自治县擦边而过,境内高速公路仅28公里。     随着杭瑞高速横贯铜仁市东西,铜大高速、思剑高速打通向南进入沪昆高速的大动脉,铜仁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8公里迅速增长到356公里,8个区县通高速,昔日黔东边陲由贵州的“边沿”变为“前沿”,成为贵州东进两湖、北上川渝、南下珠江三角洲和北部湾经济区的交通大枢纽。     杭瑞高速是我省通往湖南的第二条快速运输大通道,铜仁境内全长201公里,途经松桃、碧江、江口、印江、思南、德江6个区县,结束了铜仁西部区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从松桃大兴一路向西,杭瑞高速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驶上了“高速路”,这片土地生机盎然,活力迸发。     高速大通道带来的高效率流通,使铜仁市的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成为区域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散中心,黔东工业聚集区迅速崛起,沿高速公路布局的玉屏、大龙、万山、碧江、大兴和松桃等区县6个产业园区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产业布局由散变聚,支撑能力由弱变强,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五矿集团、安徽海螺集团、江苏雨润集团、农夫山泉、百丽鞋业、微软(中国)等知名企业纷至沓来,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50余户。     人畅行,物畅流,进入“高速”时代的铜仁已从传统农业大区变身为新兴工业城市,以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新型建材、商贸物流、农副产品和特色食品加工为基础的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形成。2013年,黔东工业聚集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29亿元,今年有望突破420亿元,占铜仁全市工业总量的75%以上。     与此同时,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也使铜仁构建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美丽画卷舒展开来。2013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7亿元,增长31.4%。今年1至6月接待游客1317万人次,同比增长30.9%,其中自驾游和散客占70%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98.54亿元,同比增长39.8%。     2015年,松桃至铜仁、沿河至德江、江口至瓮安三条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铜仁市2区8县全部通高速公路。     高速通,路路通。铜仁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世凡介绍,一条条高速大通道打通后,铜仁市全力实施国省干线安全保畅两年行动计划和美丽乡村小康路行动计划,构建全市外联内畅的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体系,实现交通主动脉与毛细血管有机一体、衔接顺畅,让大通道的人流、物流可以快速分流到目的地,更好地服务产业经济发展和方便人民群众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