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的牵挂

14.01.2016  12:12
  •     血缘亲情好似与生俱来,素未谋面却依然热泪盈眶。一纸档案,了却了安女士一家跨越一个世纪的牵挂。2016年1月5日上午10点左右,四十多岁的安女士来到省档案馆利用接待大厅查询她爷爷的相关档案。利用接待大厅工作人员仔细了解安女士爷爷的相关信息后,通过计算机检索,在民国档案贵州省政府民政厅和贵州省训练团两个全宗快速检索到关于安女士爷爷的3条案卷级和5条文件级目录数据。工作人员将档案调出后,安女士仔细翻阅。在一张履历卡和一张当时任瓮安县长的文件上找到了她爷爷的照片,凝视着泛黄的民国档案,可以从她眼中感受到那份亲人之间的深情。面对素未谋面的爷爷,安女士激动异常,不禁喜极而泣。
        安女士说她从父亲那里得知爷爷的一些经历,但并不是很详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在瓮安县档案馆工作的朋友处得知,爷爷在民国时期曾任过国民政府瓮安县长一职。因此,她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省档案馆查阅。没想到八十年过去了,档案还保存得这么完好无损。她不仅从档案中看到爷爷当年的形象,而且从履历卡等材料中详细了解到爷爷毕业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经济科,曾任过国民政府三穗县长、瓮安县长等职。从安女士叙述语气中,感受到她为爷爷有所作为的经历倍感骄傲。安女士说,因为历史原因,家中没有留下爷爷的任何照片,而查找到的这份珍贵档案资料正好是她献给在世老父亲最好的新年礼物。
        无声的档案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向我们述说着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家的故事。其中,不仅有代代相传的民族情感,还有一脉相承的血肉亲情。在为安女士感到高兴的同时,作为档案工作者的我们更感觉到档案数字化工作及拟制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工作的铺垫,要在馆藏众多案卷中找到那一份关于个人的档案信息犹如大海捞针。希望在未来,随着档案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更多的档案信息会被激活起来,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让它在为大局服务、为民生服务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