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勇副厅长在万峰林峰会教育板块主题峰会上的讲话

07.05.2015  12:57

   李奇勇副厅长在万峰林峰会教育板块


  主题峰会上的讲话


  2015年4月2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和同事们,上午好!


  当美丽的金州还沉浸在传统节日三月三的火热氛围中,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教育板块,今天隆重启幕。在此,谨代表贵州省教育厅向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远道而来的领导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关心、钟情教育的黔西南州四大班子和全州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黔西南谈教育、议改革,有着特殊的意义。


  100多年前,从黔西南走出的几位学子,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教育的变革:中国现代工业的先驱张之洞,民国政府要员何应钦,创办了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的王伯群,创建了台湾现代文化新闻教育体系的张道藩。经济的发展往往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当年贵州的交通不便远胜今日,经济与全国水平的差距,不会比今天小。用这样的眼光衡量,当年贵州的教育资源一定极度匮乏,黔西南更是远离中原文明,缺少教化。可是为什么,却会有上述来自高原腹地的山里娃,改变或者影响了当时整个中国的历史格局和教育版图?


  不光是黔西南的这几位历史人物给了当代教育极大的震撼。贵州的这两则史实也同样令人深思。


  公车上书,700举子签名,其中有贵州举子70人,占到十分之一。抗日战争,当时全省不过800万人,可是却有80万贵州儿女战死沙场,也是十分之一。京城和战场其实都离家乡还远。可为什么在历史的关头,总是来自穷乡僻壤、似乎缺乏文明教化的贵州人,如此突出、如此显眼地站在了历史发展变革的风口,大写人生、彪炳史册?


  研究历史、观察当下,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两个结论:一是,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教育,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模式;二是,当年的贵州教育远离中原、贴近生活,受传统中原文化中糟粕的束缚较少,更具有创新、开放的特质。


  今天的贵州教育,依然高扬着创新、开放的旗帜。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贵州的学前教育,奋力走在全国前列,提前6年完成国家和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目标任务,三年毛入园率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现在高出其3个百分点;义务教育,每10万人口在校学生数居全国第一,县域均衡发展比省部协议提前2年接受国家认定;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以超过20%的幅度大步提升;大学城和职教城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特岗教师拥有量持续领先全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成为国家名片;制定了《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重新制定了《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贵州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在全国率先备案。黔西南教育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也同样取得骄人成绩。去年,“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现场会在贞丰县圆满召开,得到国家和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今天峰会的主题是:教育均衡--西部教育崛起的构想与展望。我理解关键词有两个:均衡和崛起。要回答的是,什么是好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西部,又如何令教育发展超越经济水平,甩掉落后的帽子?


  历史的先贤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无非就是让我们的后代学会做人。我给基础教育的定义是:使一个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人就是摆脱纯粹的生物属性,可以在人类社会里群居生活了的人。一个社会人,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素养呢?其实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这个答案并没有根本性的不同,当年对一个社会人的要求和规范,今天依然必须遵循。这就是懂得与人打交道,知道如何认同自己,与父母、亲戚、朋友、陌生人相处,并给他人和自己带来舒服的感觉,就是懂得与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打交道,知道如何感恩自然、爱护自然、利用自然。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确应反思。所以,今天我们说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要提倡适度教育,反对过度教育。在我看来,今天的基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过度化”了的教育,主要有“四个过度”。


  第一,功能过度。基础教育不过是让一个生物人,转化为、成长为社会人,可以在人类社会中养活自己、生儿育女,过上普通而平凡的正常人的生活。成才那应是高等教育的任务,成功那根本就不该是教育要考虑的问题。基础教育,不能包打天下,不该为物质财富和世俗幸福“埋单”。把教育当作是万能的,这就是功能过度。


  第二,内容过度。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学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不用赘述,大家都知道。看看书包都会吓一跳,其中有多少是基础教育该学的?是一个社会人该懂得的?往往是该学的没学,比如做人;不该学的学了很多,比如原来大学的一些专科知识。


  第三,责任过度。比如校长的其他责任过度。全社会在关心学校,而学校却“办”了全社会。校长充当了炊事员、采购员、保安员等角色,把所有事情都管了,唯独没精力管教学。


  第四,学制过度。现在孩子发育提前,结果该恋爱的时候在读书、在拼高考,等到上大学了,青春期已经过了,既不爱读书,也不会谈恋爱了。毛主席早就讲过:“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基础教育,十年足矣。


  贵州先贤的基础教育实践,已经告诉我们,学会做人,做一个有担当、敢负责、勇创新、不封闭的人,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并不是很多!真心地重视教育、尊重学堂,把老师当人、把学生当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已经足够了。如果还要具体一点,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六点想法。


  一要深化对教育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归宿。党领导人民打天下、搞建设,不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过得更好吗?教育的事就是后代的事,没有教育也就没有未来。没有教育经济发展了又有什么用?认识到教育是社会事业的主体部分。认识到教育是地方投资发展环境的基本硬件。认识到教育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治本之路。


  二要明确教育的工作目标。我省今后几年基础教育的奋斗目标就是:奋力普十五,攻坚新两基。到2017年本届政府卸任,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要达到8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85%以上,60%以上的县要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三要超前做好教育发展规划。要规划好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的地位、规模和布局;规划好学前、小学、中学、高校(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和职业教育等的数量、质量、层次和规格;规划好每一个学校的校区建设,处理好新与旧,建与拆,建设标准与学校实际,信息化手段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关系。


  四要树立辩证思维,统筹推进教育发展。要统筹远期目标与近期打算,统筹上级要求与地方实际,统筹政府投入与社会参与,统筹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


  五要大胆改革,用创新推动教育跨越发展。要树立新理念。明确改革创新既是教育发展的手段也是教育发展的目的。将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思维,推动教育跨越时空局限、跨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超常规的发展。要树立新规矩。面对创新想法和方案,做到“三不说”:不说不能怎么样,不说从前怎么样,不说别人怎么样。要建立新机制。任何改革,都要贯彻法治思维、体现法治意识,坚持“政府权力总量是否缩小”和“人民群众是否有获得感”的两个评判标准。


  六要尊师爱师,努力焕发出人的聪明才智和无穷活力。没有有尊严的教师队伍,哪里会有有尊严的教育、哪里会有有尊严的学子、哪里会有有尊严的民族?建议州委、州政府研究落实教育部门对地方教育工作者的人事管理权;实现绩效工资向农村边远学校大幅倾斜;统一教师职称体系,各系列均设置正高层次。


  要特别关注关心特岗教师,特别是他们的情感生活和精神世界。如果说物质生活的艰苦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生的财富,青年人吃点苦没什么不好,而精神生活的贫困就可能带来致命的危害。如果业余生活单调,没有电视,不能上网,缺乏正常的交友、恋爱等社会感情生活条件,一段时间就可能会出现人心思走和心理疾病等严重问题。


  同事们: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必须重视顶层设计,要有仰望星空的时候。当然,还要脚踏实地,接到地气,努力做到心中有理想、眼里有目标、手中有办法、脚下有路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早就是“泛教育”、“大教育”了。家居是教育工具,社区是教育载体,景观是教育因素,城市、乡村是教育场所,信息技术是教育手段;家长是教育者,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互为环境互为教育者。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家庭都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深深地扎根于历史沃土、深深地扎根于生活沃土,黔西南教育一定会像先贤那样,与全省各地一道,超越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更好更快的腾飞。


  最后,祝愿峰会圆满成功!祝愿各位身心康泰!祝愿黔西南的教育突飞猛进!祝愿美丽的金州明天更美好!


  谢谢

 

(责任编辑:gzsedu_w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