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改革奏响贵州“三农”激昂乐章

15.09.2016  21:37

  深改追踪看落实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源于贵州喀斯特山区的这场“三变”改革,由点及面,由浅入深,迅速刷新着贵州传统农业的组织结构、发展形态,成为贵州广袤田野最靓丽的风景,最激昂的乐章。

  最真切的感受来自农民。

  盘县岩脚村融入哒啦仙谷园区,村民吉绍光土地入股,很快体验到“农民变股东”的好处——“入股的1亩土地,年终可拿到2500元,收益是过去种包谷的8倍!

  罗甸县龙坪镇引来贵州汇生林业开发公司,成为“上班族”的五星村村民王飞行笑眯眯给自己封了个“三金农民”的头衔——“流转土地收租金,上班打工拿薪金,年终还有公司分红奖金。跟着企业干,错不了!

  ……

  从基层实践到理论提升,从试点探索到全面铺开,“三变”改革以其强劲的生命力,成为贵州脱贫攻坚征程上的“新引擎”,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动力,为全国农村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核心在“” 激活农村要素资源

  “2012年,当时我们成立合作社,提出多样化入股模式,村民可用土地或者现金入股,每股20万元,也可以多人合入一股。”说起“三变”,盘县普古乡娘娘山联村党委书记陶正学记忆犹新:“没想到,这种股权模式,一下子激活了大山里的偏僻山村,一举成功!

  陶正学所说的成功,给了当地农民意外的惊喜,他们的收入从过去单一的传统种植,一下子变成了三部分:打工工资、土地租金和参股分红。(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与收入变化相伴的,还有引入现代高效农业和农旅一体化,每亩耕地产值从过去的300元提高到万元以上。舍烹村,这个昔日的穷山村摇身一变成了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

  “三变”模式很快引起当地干部、群众关注。一时间,从娘娘山到盘县、再到六盘水市,“三变”模式迅速生长、壮大。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有128.25万农民股东,人年均分红1200元以上,直接带动22万贫困人口脱贫。

  实践证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通过股权纽带模式,彻底激活了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源等各种要素,最大限度释放了个人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

  来自基层的生动实践,得到高度关注和积极鼓励。从党政领导干部到专家学者,从企业家到普通农民,“三变”成为大家讨论的“高频词”。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从中央到地方,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三变’改革凝聚了众多的期许和共识。”省农委主任兼省“三变”办主任袁家榆说,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主要领导提出,六盘水的“三变”改革成效显著,值得深入总结,有序推广。

  把“三变”作为统领全省农村改革的“牛鼻子”,今年以来,设在农委的省“三变”办统筹协调,积极稳妥推动“三变”改革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从盘县到六盘水再到全省,目前,已有21个县、195个乡镇、1278个村开展“三变”改革,涉及295万农村人口。

   关键是“” 因地制宜带动脱贫

  “三变、三变,关键在‘变’。但这种‘变’,是在坚持农村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进行的。”省农村“三变”改革办公室负责人说,只有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才能找到一条以改革促脱贫的新路。

  “三变”+园区、“三变”+扶贫、“三变”+景区、“三变”+金融……各地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三变”改革活力不断显现。

  “我们把一些群众闲置的土地和荒山,通过‘三变’+园区,唤醒了沉睡的农村资源,使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德江县龙泉乡乡干部说。

  在德江龙泉乡观音湖生态农业园区,112户村民以闲置的荒山或土地入股,入股荒山或土地面积达880亩。群众利用土地入股园区有股金,园区有收益后与群众分红变股东,贫困户到园区务工有薪金,现在常年在该园区打工的贫困户就有20多户。

  野玉海管委会则把“三变”改革模式引入景区建设,将海坪村351亩集体荒山荒坡入股彝族风情街项目。去年,村集体和村民共分红150万元,其中分给村民75万元。

  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围绕“三权”+党建+扶贫+产业+金融发展思路,在对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村集体林权、农户宅基地权和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确权”的前提下,将全村4000多亩地入股到村级合作社,探索出“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三”新模式。

  “三”+,让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两年前,塘约村还是一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通过“土地合股经营、户户都入社、人人是股东”改革,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不到4000元提高到2015年的7859元,村集体经济从3.8万元增加至75.6万元。

  目标向“” 释放改革创新活力

  从今年起,这场源于基层创新的“三”改革节奏悄然加快,试点的范围明显扩大,从单个的整市推进演变成全省推进,成为全省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行动。

  今年年初,贵州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试点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明确在全省推广六盘水市“三”改革经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农村改革发展新路。

  “要更加注重产权明晰规范,注重产业项目选择,注重经营主体培育,注重探索资本运作方式,注重权益保障,注重风险防范管控。”来自省委的“六个更加注重”,成为深化农村“三”改革的指引。

  安顺市积极开展“三权”促“三”,唤醒沉睡的土地。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普定县城关镇沙湾片区,探索土地经营权确权、赋权、易权“三权”改革,让农村土地等资源集约化,发展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

  目前,安顺市共有3.15万亩集体土地、5.61万亩集体林地、300余处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通过股权收益,2015年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20322万元。

  铜仁市大力探索开展“三”促“三金”改革,即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进农民“流转土地有租金、入股企社有利金、进园务工有薪金”的发展模式,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

  从独奏到合奏,从“盆景”到“风景”,“三”改革不断向纵深领域推进。

  “当前,既需要‘三变’改革成果经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也需要进一步在完善相关顶层设计上持续发力,以扎实有效的创新实践引领农村改革全面深化。”省“三”办负责人表示,通过三年的努力,到2018年底,贵州将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提供支撑。

  如今,一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三”改革正在贵州大地上徐徐铺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越来越近。(记者 赵勇军)